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一天内对华发起四项贸易救济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1:33 来源: 东方早报

  美国对光伏产品等四类中国输美产品作出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

  综合新华社3月20日电 美国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对光伏产品等四类中国输美产品作出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13日以来,仅仅一周时间,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行动多达六起,时间之短,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一天内四项裁决

  尽管很多裁决是基于早已开始的“双反”调查,但是美国有意无意地多次推迟作出中国相关产品的裁决,造成20日一天内作出四项肯定性裁决。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奥巴马作秀给国内选民看,也是给中国施加压力,以使美国在随后的谈判中获取更有利地位。

  仅从涉案金额来看,除了光伏产品,其实此次肯定性裁决的影响并不大。四项肯定性裁决包括美国商务部作出的两项终裁、一项初裁,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的一项日落复审裁定:

  ——终裁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化学增白剂的倾销幅度分别为63.98%至109.95%以及6.2%。2011年,美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此类产品总价值为3890万美元,从台湾地区进口额为1890万美元。

  ——终裁认定中国输美镀锌钢丝的倾销幅度为194%至235%,补贴幅度为19.06%至223.27%。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总价值为8500万美元。

  ——初裁认定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补贴行为,幅度为2.9%至4.73%。美商务部定于5月17日公布对此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这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总价值为31亿美元。

  ——日落复审裁定美国将继续对中国金属硅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所谓日落复审,是指在征收产品反倾销税5年期满进行的行政复审。美国最早于1991年裁定中国输美金属硅存在倾销行为,幅度为139.49%。2011年11月1日,美国方面对该案启动新一轮日落复审调查。

  尽管按照美方程序,除了日落复审裁定,其他贸易救济案还需美国另一大贸易管理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裁决,但后者通常会跟随商务部作出肯定性裁决。这意味着美国未来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关税(“双反”)已基本尘埃落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就在一天前,美国商务部刚刚终裁认定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一周前,美国还联合欧盟和日本就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编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钢制车轮总价值约为8420万美元,2010年约为8040万美元。)

  此外,3月16日,188名美国议员敦促美国总统奥巴马打击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掠夺性”定价措施。

  除对外实施贸易救济行动,美国近期还从内部采取行政和贸易立法措施,包括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快速出台《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等。

  美国贸易救济新动向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和趋势。

  第一,美国“防守”与“进攻”并举。在“防守”方面,通过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强化对国内贸易法律的执行,保护美国本土市场。

  在“进攻”方面,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近期多次表示,美国政府今后将帮助美国企业和产品打开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机械产品和服务产品市场。而新成立的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一项工作就是监视竞争对手在汇率政策、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提高美国在推行市场开放方面的能力,为美国企业创造扩张机会。

  第二,除了常见的“双反”调查,美国今年以来还频频动用隐蔽性更强的“337调查”手段,以保护专利为名打压激光打印墨盒、平板电脑、照相手机、可调节能荧光灯等中国出口产品。仅2月下旬以来,就有15家中国公司涉案。据统计,2011年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多达16起。

  因“337调查”不仅监督国际贸易,也管控美国国内的州际贸易,因此该调查表面上并不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而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技术壁垒,这种调查具有更强的隐蔽性。“337调查”的处罚比“双反”调查更为严厉,最坏的结果将是彻底丧失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第三,除自身发起的“双反”和“337调查”等单边贸易制裁行动,美国还联合其他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等多边平台对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管制施压。

  “不会实质伤及中美关系”

  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驻中国前首席代表黄育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现在有一种趋势正在形成,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对贸易开放的热衷度在下降。

  从动因来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行动增多,不仅有显而易见的经济因素,也有大选政治操作的考量。除了总统大选,美国国会众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参议员今年也面临换届。而在美国部分政界人士眼中,以创造就业为由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乃是争取选民最为容易和迅速见效的手段。

  黄育川说,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在大选年将更加频繁。柯克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更直言不讳地说,今年奥巴马政府将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发起更多贸易救济调查,并将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平台敦促中国开放市场。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尽管美国政治人物言辞强硬,但美国也深知其离不开中国市场,因此强硬表态未必会全部转化为实际政策,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史剑道指出,美国成立新贸易执法机构、修订关税法等行动更多是出于大选政治需要,不会实质性伤害中美关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迪也称,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不太可能激增。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伊肯森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避免两败俱伤对美国政府来说才是明智之举。据美国廉价太阳能联合会估算,若美方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将在未来3年内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谋划多方突围

  中国需要担心的不只是美国。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分析说,目前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情绪已远超2009年初水平,部分发展中国家素有保护主义思潮的产业也要求其政府加强干预,对本国企业或产业进行保护,限制外国资本和商品进入,未来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将进一步增多。

  该负责人称,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强政治交涉、法律抗辩、业界合作、公关游说等多种应对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四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国内企业的指导与服务,重视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具体应对困难。

  她说,中国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救济合作机制,通过对话与磋商,有效化解了部分贸易摩擦,今后会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措施。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中国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67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被调查产品主要涉及钢铁、机电等领域。

  与此同时,涉及体制和制度性的摩擦也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还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劳工安全标准、福利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限制自华进口产品。

  部分WTO成员还运用多边规则向中国施压。2011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涉华诉讼案件增多,已有3起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被美欧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