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董事长的烦恼:框框太多是逼好人犯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8:26 来源: 南方日报著名投行分析师转任小贷公司董事长,办公一年办不下股权变更手续
张化桥的烦恼:框框太多是逼好人犯罪
【编者按】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条”实施细则制订出来,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新36条”,希望进一步打破阻碍民资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
经过这么多年来对民资的开放,到底“玻璃门”现象如何?有没有出现“弹簧门”?进入垄断行业的民企生存情况如何?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调查,对快递、铁路、金融、能源、医疗、航空等行业进行零距离摸查,从今天起在“南方财富”上推出系列报道“民资破‘门’调查”,敬请关注。读者可以通过南方日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南方日报”私信或者留言参与讨论,讲讲您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烦恼,我们乐意分担并尽可能提供帮助。
●策划 陈韩晖 谢思佳
个案调查
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是广东209家小贷公司中的普通一员。一年前,著名外资投行分析师张化桥的加盟,让万穗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作为证券分析师,张化桥以直言著称,2002年因批评顾雏军旗下科龙造假而一举成名,2003年,他大力推动引入QFII,促使中国股市走向价值投资之路。2011年6月,张化桥正值天命,这位原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作出了人生一个重要决定:跳槽广州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任董事长。
“比这个行业更好赚钱的地方没有几个,微型贷款大有可为,又能帮助穷人”,彼时的张化桥雄心万丈。但谁想到,一年不到,这位不喜欢折腾的金融家,被小贷行业的管制政策和繁琐的审批折腾得体无完肤。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甚至略显气愤地说,“现在的政策就是惩罚好人,鼓励坏人,逼着我们去犯罪”。让人更想不到的是,由于股权变更手续迟迟办不下来,这位尽心尽力的董事长实际上还是“打工仔”。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金融家的心路变迁,看看民间资本破冰金融领域的艰难探索。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实习生 周强
分析师的梦想
“我既想赚钱,又想帮助穷人”
当年届50的张化桥舍弃证券行业的高薪和外资投行的影响力,决意开始一段新的小额信贷业征程之初,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行动、妨碍他的信心。
去年6月20日,张化桥第一天到花都万穗上班,当他8点半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在门口被一位做餐饮的老板拦住了,“我是你们的客户,听说新董事长来上班,打个招呼,多谢公司帮我渡过难关”。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化桥至今还很感动。这正是他最初的愿景,“我想尝试一个既能赚钱,又能帮助穷人的商业模式。从1994年开始,我做了多年投行。跟投行相比,小额信贷是一个很实在的行业。”根据他的设想,要把万穗做成金融服务业的星巴克,不是卖几千万一笔的贷款,而是卖几万块、几千块一笔的贷款。
很快,雷厉风行、长袖善舞的张化桥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在上任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2011年9月,张化桥出任香港上市公司民生国际CEO,还通过自己的全资公司慢牛资本与上市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民生金融签订投资协议。那时候,张化桥掷下豪言,“会踏实在万穗带领员工干几年小额信贷,甚至带领公司海外上市”。
张化桥的加盟,让万穗小额贷款公司驶上了快车道。公司官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万穗累计投放贷款13.3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731 万元,增长41.86%;实现利润2529万元,增长28.31%;共缴纳税金1174万元,占广州所有小贷公司缴税总额的35%。截止2011年底,公司累计缴纳税金3005.93万元,跻身花都空港经济区五大纳税户。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坐在记者面前的张化桥,却是一脸倦色。“很遗憾,做得太累了,没有满足感,有些话不吐不快”,看上去很美的成绩背后,有着外人不知的苦衷。
董事长的苦衷
一刀切政策只是捆住好人
累,不是因为工作辛苦,而是因为郁闷的心境。
投行出身的张化桥总是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和记者约访的地点也是一日三变,最后定在了广州高新区的一家酒店大堂,因为中午要和当地一家小贷公司的老板谈谈心。
在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里,张化桥说,“你越折腾亏损的概率越高,股票投资越简单越粗犷越好”,但是没想到不简单的政策和审批制度却把他自己折腾地疲惫不堪。
金融业最大的特点是杠杆经营,但金融家张化桥却遇到了拦路虎。
根据现有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二是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但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也就是说,一家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最高只能融资5000万元。
“目前小贷公司被划为工商企业,不能吸收存款,但融资比例却被限制死了,明显是卡我们的脖子”,张化桥认为,银行有自己的风控管理,管理规范的小贷公司用3倍、5倍的杠杆也不会出问题,管理不好的小贷公司,一分钱也借不到。他列举了一个数据,目前全国小贷行业的总股本规模达到4000亿元,但实际发放出去的贷款只有5000亿元,实际杠杆比例只有1.25倍,因为银行很谨慎。
“市场不是傻的,一刀切的政策只是捆住了好人”,张化桥说。实际上,不少小贷公司暗度陈仓,通过委托贷款、信托等形式偷偷扩大贷款规模,而万穗不愿去打擦边球,只能望洋兴叹。
张化桥的另一个苦恼是小贷公司不允许“一股独大”。根据现有规定,小贷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0%。“这是一个混账的规定!”张化桥情绪激动地敲着桌子说,“我认为,一股独大万岁!如果没有一个人控股,谁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绩自己只能分享一小部分,大部分被别人搭顺车拿走?”
为了符合规定,实际操作中,有的小贷公司老板就找关联人做股东“代持”,这不仅为公司的经营埋下了隐患,“更是生生把好人逼成了‘犯罪分子’”。而针对小贷公司税收歧视和利率管制等问题,也让张化桥感到不解和困惑。
让张化桥更头疼的是繁复的审批程序。让记者大吃一惊的是,去年6月已经到万穗办公的董事长张化桥,一年快过去了,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他,股权变更手续至今还没办下来。“大量的时间被消耗在准备材料应付审批上,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张化桥无奈地说。
此前,张化桥还计划设立一个基金会,在中国各地投资设立不同的小额贷款公司,统一交由万穗代管,但现在看起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我是一无成就,满腹牢骚,萌生退意”,张化桥把脸深埋在双手间。
记者观察
重唤张化桥们的热情 必须革陈腐机制的命
一时间,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3月28日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让温州这座去年还为民间借贷困扰的城市,成为民间金融破题的试点。人们期待,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够带来一场及时雨,让民间资本将有更多机会进入金融领域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双难”境地。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上,民间金融与银行业的开放也成为与会嘉宾们热议的话题。在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看来,小微型企业贷款难是世界性的难题,但在中国,“病根”正是门槛与垄断,由于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企业拿不到正规的贷款,高利贷等问题才被逼出来。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调研时表示,要打破银行垄断,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的问题,温州试点的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这更是为不少小微企业带来了希望。
政策的大方向有了,但是如果执行不到位,依然不能解决“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问题。此前,为促进小贷公司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正如张化桥在经营万穗时的苦恼,左右碰壁,难以大展手脚。
金融业不同于一般行业,此前因为监管不到位,曾经引发过全国和区域性的金融危机,但“矫枉过正”的做法,束缚了民营资本的手脚。就像开了一个小口的小贷公司,被杠杆、利率、股权比例等硬框框卡得死死的,让正规经营的企业如食鸡肋,甚至逼着企业走偏门。
开放金融业,鼓励民间金融阳光化的目的是要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对民间金融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规范经营而非行政限制上。监管和开放是辨证的,过度开放监管不力将埋下风险的种子,但管得过死将使开放失去意义。
除了破除制度的桎梏,行政审批的高效化也是民营经济“破门”金融领域的润滑剂。“政策看起来很好,但往往实际操作起来极其繁琐。我们需要停下自己的业务,准备一卡车的文件,开无数次会议,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希望张化桥工作一年办不下来股东变更的笑话不要再重演。
香港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因为特区政府为金融机构提供的公平透明、有利营商的市场环境。在本报披露了东莞“一家外企注册一年未成功”之后,立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全省上下也都在拭目以待哪个地市能够率先把香港注册新公司的成熟做法借鉴过来。
注册只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环节,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要想在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成为排头兵,重唤张化桥们的热情,必须革掉陈腐机制的命,把职能部门的思维从管企业转到服务企业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的热情和活力,让金融业真正成为转型升级和幸福广东建设的抓手。
相关报道
“打破大银行垄断
至少需十年”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调研时指出,要打破银行垄断。一声春雷惊动了整个金融业。虽说“金融业民资破门”已提了近十年,但真正从国家层面提出打破银行垄断,尚属首次。
民资进入短期未必能破解垄断
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时表示,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少数几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思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显然,鼓励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争论依然存在。有学者认为,让民资进入和发起组建银行,在短期内未必能解决银行垄断的问题。
国内金融专家、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昨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大量发新银行牌照并不可能。存量银行中,让农商行和城商行现阶段大量扩张,又会带来不良贷款反弹。”陆磊分析指出,预计要打破银行垄断,最快都要用10-15年的时间。目前这个结构较难改变,不应该操之过急。
广东某家有民营资本背景的本土银行内部人士也无奈表示,如果纯粹是民资发起银行,会面临生存难题。“没有人愿意给自己的银行打上民营的色彩,这会降低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国资背景的银行出问题政府会兜底,但民营银行真出问题,只能市场消化。”
有这种心态的并非个案。出于历史性原因,绝大部分市民还是倾向于将存款放在国有大行,而非村镇银行。“负债决定了资产,大银行拥有绝大多数的存款,因此大量贷款也将由国有银行投放。”陆磊认为,商业银行“大而不倒”的现状决定了要彻底打破银行垄断,是个长期过程。
“温州模式”是否可复制?
最近,中央决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允许当地民间资本组建小型的社区型银行,即村镇银行,宣告我国金融改革将进入深水区。
事实上,去年国务院已提出“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而在广东促进小微企业融资50条中,也充分落实了这一政策,鼓励小贷公司转成村镇银行。
据了解,曾经有意愿转成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很多,但政策限制导致不少此前跃跃欲试的小贷公司在纷纷退缩。因为,《村镇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要转为村镇银行,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能低于20%,除此之外,单个自然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股东,在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都不能超过10%。
“根据现有政策,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成村镇银行需由国有银行控股,这就意味着公司治理、经营等方面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自由”,有小贷公司负责人表示。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叶穗生也曾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要充分落实这一政策,未来还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好好落实研究解决之道。
毫无疑问,温州将是打破银行垄断,让民资更好参与金融业的一个破题。“这一试点是个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温州模式能否在若干年后快速推广,存在很大的未知数”,陆磊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