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茶商不惜血本抢夺头茶现象非常普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22:23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抢茶记
主编:李想 编导:赵晟 摄像:沈焱 樊金峰
经过记者调查发现浙江和四川的茶叶产地的抢头茶现象非常普遍,茶商为了抢夺数量不多的头茶、明前茶可谓不惜血本,但是对普通茶叶却拼命压价。记者来到安徽和河南调查当地情况。
虽然今年的新茶茶青价格大涨,再加上增加的人工成本等,新炒制的茶叶价格也是直线上升,但即便这样,茶商们为了抢到新茶直接进山排队等候,茶厂加班加点生产也满足不了茶商的需求。安徽毛峰新茶抢手,河南的信阳毛尖也进入了大量采摘期,记者同样遇到了进山的抢茶大军。
解说:这里就是位于安徽合肥的江南茗茶城,它是安徽最大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安徽新茶上市,这里却是门庭冷落,一片寂静。
江南茗茶城负责人蒋楠:现在主要是茶季马上就要到了,老板都到原产地去收货,店里都没有老板,应该是再过一个礼拜,个把星期正式新茶大面积上了,应该是大战前比较安静的时候。
记者:旁边的店面,老板基本上都不在是吗?
蒋楠:老板全部到山里面去收货了,我跟他们经常有电话联系,问老板在什么地方,我在黄山,我在六安。
王克富的茶叶加工厂是凫锋镇最大的,年加工茶叶六七万斤左右,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承包了一千多亩茶园,每年产茶能有七八千斤,新茶上市没几天,他已经接到了五万斤的订单。
谈起茶叶的热销,王克富眉飞色舞。他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气温偏冷,茶叶上市推迟了几天,虽然清明节过去了两天,但农户采摘的还是“明前茶”,“明前茶”芽小,量少,质好,价格贵。所以现在并不是茶叶销售的最高锋。
现在,每天王克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量多量少,不到市场就会被收购商一抢而空。为此,有几个担心抢不到好茶的茶商干脆住在了他家。
就在王老板接受采访的同时,已经有一部分新茶加工完成,在他家等待的两个买家就迫不及待的品尝新茶。
王老板:行了。这是我刚做出的茶叶,来尝尝。
茶商甲:好。
茶商乙:茶什么时候做得好?
王老板:今天做得好。
茶商甲:这个技术越来越好了。现在什么都讲究。直接加满。
茶商乙:一泡闻到茶的清香味的茶很少。
王老板:这个茶叶香味好。
茶商乙:对。
王老板:也很好,这个茶叶只能两道水,三道、四道。
这个凝视着茶水的茶商就是汪先军,他是江南茗茶城的一个商户,批发零售于一体,一共拥有三家连锁店,由于每年茶叶的销售量大,其中毛峰就得每年能销售一万斤左右。所以在四月一日就开始来到黄山收购新茶。
闽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先军:收购茶的人多了,因为收购茶,我不再这个等不行了,人家都来提前预定,都提前预定三天才能等到这个茶叶。
汪先军告诉记者,凫锋属于山区,新茶上市时间比其他地区又稍微晚一点,但高山茶味道醇厚,口感更受安徽当地百姓欢迎。所以一听说凫锋新茶已经上市,立马就驱车从祁门县城赶了过来。
下午四点,汪先军赶到了凫锋镇,正好当地百姓采茶过来送茶加工,他就开始和当地百姓攀谈起来。汪先军一会看看茶质,一会问问茶青价格,十分无奈。汪先军捧着茶青,给记者算起了帐,他预计计今年普通绿茶每斤的成本价都会上涨40-50元。
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影响买主的热情,在这等候的除了和汪先军一样的茶商外,还有一个名叫岳成如的消费者。他卖茶并不是外销,主要是给自己喝,或者送给亲戚朋友。
岳成如来自合肥,因为习惯了这种凫锋茶叶的味道,自从2007年开始,每逢清明前后,他就要亲自下山买茶,每年都要抢购新茶五六十斤。
岳成如:我们来了好几年了,我们喜欢喝茶,知道这的茶叶好,茶质好,茶味好,和别的地方茶叶不一样,茶叶大一点,泡的茶味道比较浓一点。我们每年都到它这个地方来。我就要这个茶,别的茶不要。
山里的好茶供不应求,为了抢时节,即使高薪聘请炒茶师也在所不惜,买卖双方可谓热火朝天,似乎今年的茶叶行情异常火爆。事实上除了部分好茶被茶商上山抢走,大量的茶叶进入交易市场。那里的行情又如何呢?无论是安徽毛峰还是信阳毛尖,只要茶好,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茶农在家坐等着茶商上门就能卖个好价钱。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茶叶行情普遍看涨,在当地的茶叶交易市场,我们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汪先军等了一个晚上,终于买到了四百斤新茶,但是就这批茶他还得和其他两个两个老板平分,远远没有达到他的心里预期。回到县城,卸下收购的四袋新茶后,汪先军立马来到了祁门县最大的市场金东茶叶市场,希望能有所收获。
汪先军在市场转了好几圈,看了好几家干茶,不是价格太贵就是质量太差,最后他决定放弃今天的收购。
茶行里流行一句话“好茶不上市”,也就是真的好茶不会流通到通货市场,在农户家里已经被人提前预定收购。所以偌大的祁门金东市场上堆满了茶叶,却很少有人问津,成交额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商贩已经好几天没有开卖。而去年这个时候,商贩们早已忙的热火朝天。
祁门本地商贩甲:去年这时候一般都在这里面打箱的打箱,打包的打包,今年外面来的茶贩都不大动手。
祁门本地商贩乙:挤着进来,都搞袋子装,整袋整袋一起装,去年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卖空了。
祁门的本地茶商告诉记者,今年茶叶市场相对冷清主要还是新茶价格普遍偏高。茶商无奈的告诉记者,茶叶价格近几年都是以20%的比例在稳步增长,主要还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但是他们的利润空间并没有上升,维持在15%的毛利。
记者:比起去年工资有没有增长?
采茶工作人员:比去年增长了一点,大概增长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去年采差不多100多块钱,今年120左右。
尽管这几天的销量平平,但是经销商们还是满怀信心,因为真正的茶叶的抢购期要在一个礼拜之后。
祁门县本地经销商:现在这是高档茶,过段时间中档茶全部起来了,销售量就更大了,日产量比这个更高了,这是第一批茶叶出来,那个茶叶就是中档消费的多了,那个人肯定比现在更多,这里面全部都挤挤的了。
4月8日下午,在祁门呆了八天的汪先军带着收购的两千多斤茶叶返回了合肥。
汪先军:感觉身体累,心也累,身体累就是讲往年我们根本都不有在山里面这样去耗费经历,现在茶叶是反客为主了,没办法了,我们要求他去收茶叶了,因为不是一家了,心也累,心压力也大
只休息了一天的汪先军,明天又得下乡,继续他的收茶之旅。
信阳茶叶交易市场是河南省信阳市最大的鲜叶交易市场,每年4月初,来自信阳各地的茶农都会聚集到这里,将自家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出售。在茶叶交易市场门口停靠的成百上千摩托车正相称着这里非凡的热闹,然而记者却发现,这里茶叶的实际交易情况却不像看起来那么火爆。
一名茶贩一连走了好几家摊位,都没有把手里的茶叶卖出去,因为她觉得今年的茶叶收购价格比去年要低得多。
这位收茶的老板也感到无可奈何,他告诉记者,今年信阳市风调雨顺,茶叶大丰收,价格自然要比去年干旱减产时的价格低一些,自己把这些收上来的茶炒熟了到早市上同样卖不出价钱。这位茶农说,茶叶价格比去年低了,但是种茶、采茶的人工成本却比去年高了很多,这样一来,今年非但不赚钱还有可能赔本,眼看着鲜叶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心里非常着急。
这位讲话非常干脆的收茶人叫倪保春,是信阳市最大的茶企五云茶叶集团的生产部副总经理,今天一大早,倪保春就带着他的收茶小分队进山“抢”茶了。倪保春说,现在是信阳毛尖品质和产量最好的时候,而这座名为龙潭的茶山也是信阳市几座最有名的茶山之一,由于公司的采购量比较大,要收好茶就必须早点进山,因为这里的茶农可是从来不用下山去卖茶的。倪保春说,今天到场的这些茶农,可都是公司在年初时就签订了购买协议,协议中对于收茶的价格、数量、品质都做了意向协定,他昨天晚上是挨个打电话把茶农们一大早约到这里的,即便是这样,还有好几户都没到场,对于已经来了的农户,如果价格出不到位,他们也还是不会把好茶拿出来。
倪保春告诉记者,现如今是越好的茶市场越紧俏,如果不提早下手的话,好茶很快就会被抢光,即便是签了协议,他们也得快马加鞭赶去下一个地方收茶,否则好茶也会被别人收走。
别了记者,倪保春又踏上了收茶之路,记者也准备到各个农户家中采访,谁知在一位农户家中,记者又碰到了刚刚才道过别的倪保春,他不是去别的山头了吗,怎么又跑这里来了?执拗了半天,倪保春才告诉记者,这也是他收茶的诀窍之一,他认识各大茶山的炒茶能手,要收到极品的信阳毛尖可都要找这些大师们。
茶商:因为这样的大师,他的茶叶都在家里,深藏不露,必须要取经,到家里来收的茶叶才会更真实,市场上拉去的一般还是有点比较发杂,这的茶都是精的,质量都是上成的。
周师傅是信阳龙潭地区知名的制茶大师,倪保春刚才匆匆道别,就是突然想到今天早上没有见到周师傅家的茶,就干脆来到他家里求茶,谁知周师傅还是惜茶如金。周师傅说,今年信阳茶叶大丰收,各地都在抢茶工,龙潭地区由于是名山区,出价基本属于最高的,即便这样还缺人手。他们家的茶叶更是供不应求,每天光炒茶就要炒百十锅,十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于六十多岁的周师傅来说实在吃不消,干脆花了高价请了个炒茶师傅帮着一块儿炒。
陈世强,信阳五云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茶叶销售量的逐年增加,对优质茶叶采购的竞争也在加剧,这就促使企业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到茶叶市场去收购茶叶,必须主动进茶山采购,甚至与农户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这样才能保证茶源的数量和品质。
一边是散户市场交易遇冷,一边是名山名茶交易火热,陈世强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如今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向品牌化转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规模化经营的优势。陈世强的观点也得到了信阳市市长郭瑞民的认同。
郭瑞民同期:一定要实行集约化的生产。就是要有统一的管理,要有质量保证体
郭瑞民认为,由于散户的种植面积小,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有限,其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市场只要稍一波动就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如果能有效地将茶农们组织起来进行有统一管理的合作式生产,就会有效避免其收入随行情大幅波动的局面,而信阳现在正在进行自己的尝试。
郭瑞民说,虽然近年来信阳的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信阳市正一方面通过开发信阳红等新产品使得茶农手中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使得许多退出市场的农民身份得到有效转型。
郭瑞民同期:不像以前那样,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实际上它形成整个龙头企业形成的这个生产体系中的一部分。
半小时观察:
名山名茶名炒家,但凡沾点儿名头,这新茶价格一定大涨,但与此同时,没有任何名气的茶叶却无人问津,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却是普通茶农无法承受之重。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多还停留在粗放生产和经营的阶段,没有品牌意识和规模效应,甚至没有最基本的营销策略,茶农们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缺乏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不但组织茶农经营品牌,还应该从技术、资金和产业制度的层面予以支持。产业链均衡发展不但带动茶农增收,更能提升地方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