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节能减排重点节约水电 难见公务车控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5:28 来源: 南方周末昔日教别人节能,今朝“革自己的命”
是什么原因让高高在上的国家机关部委对自身的节能减排大动干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部委屡屡为节能缺钱而头疼?当节能减排任务真正分解到这些部委头上之时,他们又该怎么办?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谢丹
精打细算“过日子”
“叶类菜每10分钟为一清洗回合,每次清洗10公斤;根类、根茎类蔬菜比重较重,在水中不容易翻滚,再加上池子较小,所以不能多放。每10分钟为一清洗回合,每次清洗8公斤……”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做实验,这是一项近乎夸张的节水行动,主角是国家各个部委。
在这份名为《食堂食品清洗设备配置说明》中,来自国务院机关的大管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称“国管局”)甚至根据各个部委现行食品营养的配置标准,计算出了叶类菜、根茎类和肉类食品的不同清洗时间和用水量。
更有意思的是,造访中国工程院的客人,可能还会看见其卫生间门后贴着的这样一张A4打印纸:由于完成节水任务非常严峻,恳请各位前来如厕的领导节约用水,最后是三个巨大的感叹号。
目的只有一个,如何让水表转得更慢。
受到高度重视的还有电表。在周末,国土资源部已经关掉了大楼三分之二的电梯,有的部委甚至关掉了全部电梯,下午5点以后,空调也会被统一停掉;国资委机关楼道的电开水器则变成了分时段供应,一些部委原来对职工开放的淋浴室为了节能也被关闭。国管局甚至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推广1200万个节能插座,抑制电脑、打印机待机耗电——这部分能耗仅占总用电量的1%。
不仅如此,大量的新兴节能产品正被各部委机关采购,比如数以万计的LED灯、智能电表和节能插座,以及更为复杂的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当然,还有技术含量更高的蔬菜清洗机,据说能比人工清洗节水50%以上,以及能直接将尿液分解成水和固体的无水型小便器。
一场针对中央国家机关自身的节能减排运动正在北京悄然上演。
2010年底,为了完成“十一五”目标,中国各地曾上演过一场拉闸限电、居民企业无故遭殃的节能减排闹剧;“十二五”期间,以部委为代表的公共机构自身的用水、用电、用油、用气情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在“十一五”期间已经积累下了丰富节能减排经验的各部委来说,当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到自己头上,很难说变得更复杂,还是更简单。
部委节能大排名
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南角,2010年新建成的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一个月的电费单曾让其工作人员吓一大跳,尽管对方并不愿透露具体数字,但国家机关自身的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实际上,除了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这些被大众所熟知的耗能行业,还有一个能耗大户一直潜藏于公众视野之外——公共机构。
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共有44.62万个国家机关,加上科、教、文、卫、体和各类社会团体,中国共有190多万个公共机构。他们每年消耗着132.54亿吨水和1.9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6.19%。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一直未被纳入节能减排的视野。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主任杨宏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十一五”节能减排仅仅是对地方提要求,“十二五”才开始对部委提要求。
标志性转变是发生在2011年。
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一次将公共机构提到与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并列的位置上。随后公布的《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了以2010年能源资源消耗为基数,2015年人均能耗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的目标。这年,国管局还新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承担全国公共机构节能推进、指导、协调、监督的具体工作。
相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启动的政府机构节能工作,中国起步较晚,部委能耗在整个公共机构能耗盘子中的比重也比较小,却希望能做出大成绩,“公共机构能用老百姓用不起的节能技术”。
“以前觉得没什么实际工作,但去年工作量明显加大了,压力也很大。”国土资源部机关事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管局推荐的节能项目都做了,但由于每年都有新的节能指标,越到后面“可节约的越少”。
压力的直接来源,是国管局每季度对107个中央国家机关的人均用水量和用电量的公示大排名,尽管各部委均不愿透露自己的排名情况,但据国管局的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国管局用水、用电量排名分别上升到第36名和第10名。
“这并非约束性政策,只是排倒数的部委面子上过不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真正的约束性机制还有待建立。
看得见的新能源,啃不动的公务车
尽管背负巨大压力,但大多数部委的节能工作集中在节水、节电等基础层面。
在国管局公布的8个部委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简报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在选择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时,部委更偏爱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国管局、国家旅游局都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部委则更多。
另外,更换LED节能灯也是各机关热衷的节能项目。国资委、住建部、人民大会堂、北京市委大院、中国工程院都更换了LED灯,照明系统的开关也多换成了声光控制。为了节电,更多部委大楼走廊的照明灯,也变成了隔两三盏亮一盏。
“节能的东西固然能完成指标,但看不见摸不着,新能源却能让领导上楼就能看见。”一位为上述部委安装太阳能系统的英利公司负责人如此解释部委偏爱新能源的原因。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的公务用车,却在各大机关部委的节能工作简报中鲜有提及,即便提到也是惜字如金,难见具体措施。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提到公务用车的表述为“通过控制公务用车配备,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经费预算,认真落实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示制度,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油耗”。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则“提供了18辆自行车,供公务员24小时免费自助刷卡使用”。
尽管《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压缩公务用车规模”,但并无具体目标。规划对新购公务用车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倒是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达到50%以上。
部委缺钱,企业赚名?
事实上,更让国家各大机关部委头疼的是缺钱。
以新建的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太阳能发电系统为例,该系统解决了大楼八分之一的用电量,每年节省电费十多万元。但为了安装这个新能源系统,全国人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却花了四年多时间。
“2008年大楼还在建时就想做,但是价格太贵,跟企业谈不下来。”全国人大机关一位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直到他们找到江苏企业保利协鑫,以国家财政补贴120万元,企业捐赠180万元的形式,这个有着“14个正部级单位,100多个部级领导办公”的标志性建筑才得以用上新能源。
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在此之前,全国人大还曾考虑过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但因为占地太大而放弃;也曾有企业考察过智能感应灯,但外资企业却“不愿意让利”;还跟LED制造企业和光线导入公司谈过,但都发现造价太高。
目前,各部委节能改造费用采用国家财政补贴、部委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更换高效照明产品,财政部则给予了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全额补贴的高补贴标准,但对于其他节能技术来说,部委则往往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的“公益性投资”——赞助。
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谈判过程。一方面完全免费的服务也并非所有企业愿意,另一方面,负责各部委节能工作的部门多是行政后勤,要让他们搞清楚什么是智能电表、太阳能发电和地源热泵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1年初开始学,从零开始,找别人推荐书,去世博会看,跟企业聊,即便如此,上马的节能技术也历经数次‘流产’。”中国工程院一位负责人说。
如何解决资金困扰?比较重要的解决途径是合同能源管理。根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服务公司每节约1吨标准煤,中央财政则给予240元奖励。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这种模式目前仅在各部委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上得到大范围应用,对国家机关希望进行的地源热泵、雨水回收、中水回用、大楼能效管理系统等其他节能技术,目前仍缺乏可推广的资金筹措机制。
根据《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经费和节能改造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
目前来看,更多的筹措方式来自部委跟企业的一对一谈判。经过数轮谈判,中国工程院最终艰难完成了节能改造——由大连路明公司为其提供3700多套价值100多万元的LED灯具;由四季沐歌公司建设每日提供8吨热水的光热系统;由新奥集团提供能效管理系统。当然,获得企业帮助的条件,则是各个在供领导参观的标识牌上,标上了企业的标志。
英国政府机构如何节能减排
1.制定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2006年,英国出台《中央政府部门可持续行动》报告,其目标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自然资源保护、再生能源与热电联供等,如在1999-2000年基础上,到2010年政府部门每平方米能效提高15%,2020年每平方米能效提高30%。
2.创新政府采购制度。2007年1月,英国政府出台《改革政府采购》,提出了未来政府采购的方向和远景目标,其重点是政府在整个采购供应链体系过程中要建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采购要向低碳、能效高的产品和服务转变,并将政府采购目录上的所有产品、服务制定更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能效标准。标志性转变是发生在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