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路遭吉方民众反对 中国难用铁路换金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1:36 来源: 南方周末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方亮
钢铁丝绸之路的梦想
中国的铁路人、边贸商人和大量普通民众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自中国新疆喀什出发,架起一条铁路,穿越广袤的戈壁和绿洲,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一直延伸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这条在规划中的钢铁丝绸之路被寄予了重大期望。人们期待它能够改善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交通格局,打造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和北非、南欧的便捷通道。
然而,早在十余年前就在规划,多次传出“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开工”消息之后,中吉乌铁路迟迟难产。
半年前,动荡中的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总统大选。候选人之一苏瓦纳利耶夫在电视竞选中将中国人形容为“一群必须消灭的狼”。
他攻击的正是近年来中吉之间的诸多合作项目,尤其是延宕了10多年的中吉乌铁路。大选前,有关中国将贷款修建该铁路,以换取吉尔吉斯境内数个富矿的传言引起震动。选举各方抓住时机鼓动选民,发布各种反华言论,上述“狼论”便是其中之一。
1997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就修建一条联通三国的铁路项目签署了备忘录。一年后吉尔吉斯加入世贸,大量中国廉价商品涌入,加之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横空出世,这条铁路愈发显出现实和必要。
对中国来说,这条铁路意味着新的消费市场,而其可能成为“新欧亚大陆桥”一部分的前景更激发了在运输和石油进口问题上的种种想象。中亚通往太平洋的时间将因此缩短7-8天,中国所仰仗的中东石油更可能因此多出一条“东进”通道。
不久前,吉尔吉斯经济和反垄断部部长萨利耶夫也将铁路可能给本国带来的好处做了概括:“它将让我们这个地理上封闭的国家与国际交通网络联通,让吉尔吉斯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枢纽”论的背后,由此而带来的交通税费收入也不言而喻。
“金矿换铁路”失败
中国人梦想的向西横穿中亚的铁路似乎正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汹涌民意激烈相撞。
中吉双方自2000年开始就该项目进行磋商,中方拿出2000万元人民币做技术论证,确定了一条吉尔吉斯境内路段全长268.4公里、大部分蜿蜒于海拔2000-3600米山地之上、全线由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通往新疆喀什的线路。
乌兹别克斯坦方面早早地就批准了方案,大家都在等吉尔吉斯的态度。2006年,吉政府在盘算了6年后终于点了头。考虑到在这期间曾发生一场让前总统阿卡耶夫下台的“郁金香革命”,6年的博弈期并不算太长。更何况,这是克服了当地民众激烈的反华情绪之后取得的成果。
1999年,中吉双方签署《国界补充协定》,约9万公顷争议的领土依约由中方接收。消息传来后,民众示威骤起。2002年,吉议会通过这一协定,示威更加猛烈地爆发。在一场6名示威民众死亡的冲突中,一大批反对派领袖崭露头角,客观上为3年后的“郁金香革命”做了人员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山地小国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拥有丰富的矿藏,这也是让其国民颇为自豪的一件事情。一场领土纷争能够在这个国家间接刺激革命的爆发,那么如果在里面又杂糅进铁路和矿藏的纠葛,民众的反对声浪恐怕难免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实在找不到资金来建设2006年确定的铁路线的总统巴基耶夫向中国提出用该国纳雷恩州境内的一系列金矿来换取中国资金的提议。消息传来,国内又是一片反对浪潮。时任纳雷恩州州长、上述“狼论”的作者苏瓦纳利耶夫以辞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2010年,“金矿换铁路”的这一协议在吉议会内博弈多轮之后险些通过,最终那场将巴基耶夫推翻的革命阻止了这一进程。
资金、技术、民意,样样困难
革命后,临时政府没有冒险将中吉乌铁路提上议事日程,将问题留给了一年后于大选中获胜的总统阿塔姆巴耶夫。去年大选之前,阿塔姆巴耶夫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还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热烈地讨论中吉乌铁路的前景,并赞其是“新丝绸之路”。但两个月后他就向民众否认新政府将建设这条铁路。民意成为吉尔吉斯领导人决策这条铁路时难以逾越的屏障。
但进入2012年,着急完成竞选中向民众许下的“100天经济稳定计划”的阿塔姆巴耶夫总统四处出访,从莫斯科到巴库,谈论的议题一直离不开一个“钱”字,尤其是在春天这个政治动荡多发期即将到来的时候。
吉尔吉斯的新总统将国家经济的困窘状况一股脑归咎于前总统巴基耶夫逃走时带走了大量财富。就在这一背景下,吉尔吉斯政府将中吉乌铁路项目列入优先建设目录当中。总理巴布诺夫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尽快让这一项目开工建设。
然而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与停顿后,总理的表态并不能给人以多少信心。从吉尔吉斯高层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资金支持,来恢复国内经过多年动荡陷于停滞的经济;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顾及多次导致政治动荡的中吉双边关系对民意的刺激。
此外,各方都颇为关心的轨距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众所周知,中国铁路轨距采用欧洲标准,窄于前苏联国家轨距。这个技术问题俨然已经成为政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吉多位专家称,或许是迫于民意压力,中吉双方探讨这一问题时一直十分秘密,这更加使得传言满天飞。在以后的谈判中,如何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又不刺激民意便也成了中吉双方必须共同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种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大背景下,中吉乌铁路项目何时能正式开工,着实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