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软着陆前景乐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20:2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在需求不振、外需不足、内需有限、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市场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话题。由此,开年的首份季报显得更令人期待。

  4月13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22亿元,增长7.5%。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能达到8.1%也是来之不易,非常了不起的。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在接受包括《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消费增长有所趋缓,投资增长减速加快,而外部需求一蹶不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会逐渐放慢。不过,经济过热的风险渐趋缓和,使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前景向好。”

  通胀压力温和

  盛运来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下一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月数据的反弹再次引发业内对国内通胀预期的担忧。不过,不少专家表示,国内通胀压力会保持温和,在未来几个月仍有望下降,但也同时认为,3月份CPI数据超出预期,很可能会增加决策者对通胀反弹的预期。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凤岐表示,3月CPI同比上涨3.6%的涨幅是超过预期的,主要是由于国际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带动,粮食价格比较平稳,食用油也有一定的涨幅,菜价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还需要警惕物价出现反弹。

  曹凤岐在谈到近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明显时表示,樱桃、大葱等只是个别商品,总体来说食品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CPI要控制在4%,就现在的趋势来说,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如果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上扬,那么控制物价水平会比较难。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之前预期2012年全年CPI运行区间为3.5%至4%左右,而4%为全年CPI的可控指标,因此3月份CPI数据相对正常平稳,同时也已经充分反映了各种价格上涨因素。

  左小蕾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7.5%,而预计真实的经济增速将高于该目标,达到8.5%至9%的水平,加上4%左右的通胀目标,2012年经济将维持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滞涨现象。

  制造业PMI强劲反弹

  作为宏观经济领先指标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强劲反弹表明,中国经济的生产季也开始逐步到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创下自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PMI指数往往在第一季度尾和第二季度初表现较强,似乎反映出了一定的季节性,但三月的PMI指数表现之强劲,非季节性因素可以解释。

  从分类数据来看,生产指数大幅攀升1.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出现了4.1个百分点的跳升,创下近数十个月来的最大涨幅,新出口订单则在上月4.2个点的大幅改善后,本月再度上升0.8个点,表明中国的整个生产周期正在逐步开展。

  此外,购进价格也出现了1.9个百分点的增长,表明其受到了近期的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影响。刘利刚预计,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可能将逐步反弹。

  刘利刚表示,尽管中国经济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放缓,但这样的放缓是有意为之,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必须步骤。较为强劲的PMI指数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尽管将保持在较为宽松的水平上,但不会过度放松。

  增速前景看好

  世界银行4月12日发布的新报告预测:中国2012年的GDP增长率为8.2%,2013年为8.6%。《中国经济季报》认为,逐渐调整增长速度的前景依然看好。

  定期对中国经济进行评估的《中国经济季报》认为,近期关键性的政策挑战是需要力争经济软着陆和保持经济增长。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高收入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乏力且不确定,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修正将如何演变。《中国经济季报》认为,应对下行风险存在足够的政策空间,但在制定任何政策应对措施时须小心行事,考虑到长期效应和目标。

  《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任何政策应对的负担应首先落到财政政策上,采取措施促进消费是首要任务。存款准备金要求可以进一步微调以放松信贷。鉴于实际利率已很宽松,政策性利率措施最好留待出现经济下行情景时使用。行政措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降温,但最好逐渐以提高资本成本、扩大投资渠道的市场化措施来取代。

  《中国经济季报》还认为,中国的长期经济前景取决于能否管理好主要的结构性挑战。随着传统的增长动力趋弱,GDP增长可能会逐渐减速。要保持人均收入的强劲增长,就需要重振增长基本面的活力,特别是要提高生产率。关键是要扩大竞争空间,重新界定中国的竞争优势,从低成本转向依靠创新的高价值产品。

  过去取得的快速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付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失衡的代价。展望未来,重要的是要坚持继续将关注点从增长的速度转向发展的质量。

  在这方面,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要作者沈飞鹏指出:“目前的周期性疲软显现出中国的出口、信贷、投资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 ‘十二五’规划已经阐明,在推进结构性改革议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将有助于中国实现提升发展质量的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