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玲:温州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有可预见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11:13 来源: 财经国家新闻网自3月28日正式获批后,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紧锣密鼓地铺展开来:先是国务院会议批准总体方案,确定十二项主要任务,之后央行行长率队调研,做出“减少管制,允许试错”的政治承诺。最新消息显示,温州金改的实施方案已基本完成,将马上上报省委省政府,批复后就将实施。这一连串进展显示,中央对妥善解决民间金融问题要动真格。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央为温州金改设置的“十二条”改革路径中,给了温州两个特例,一是民间资本可以作为“发起”,二是小贷公司符合条件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让小贷公司的成长空间骤然放大。看到这一消息后,不少小贷公司纷纷表示,要随即开始筹备转型工作,未雨绸缪。
精明的温州人当然不会错过如此量身定做的机会。有关官员称,温州3-5年内将建50家村镇银行,每个中心镇都要有,但他同时强调,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都转为村镇银行,现有的金融体系存在断层,仍需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此则持谨慎的想法。深谙中国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吴女士在某高层论坛上表示,出于风险的考量,并不主张小贷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应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历史定位。
在实质性的基层金融改革将要启动时,为头脑发热的市场浇一盆冷水正当其时,放松管制的改革与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并不矛盾。时下不少小贷公司的老板仅仅将公司当作进入金融行业的跳板,为自己搭建融资平台,而不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这种做法,无论对小贷公司本身还是对金融改革,都有些得不偿失。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只有先担负起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责任后,第二步再考虑赚钱事宜,若一门心思钻到钱眼里,忽略了金融业本为服务业的定位,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自我服务容易导致风险的积累与传播,次贷危机便是前车之鉴。
当然,温州金改与美国次贷没法比,这种善意的风险提示更多意在防患于未然。但若仔细思考中国的信贷市场,不难察觉,小贷公司其实是中国多元融资体系的重要环节,市场永远需要小贷,村镇银行并不能完全替代小贷公司在市场中的作用。
从中国信贷市场的主体观察,信贷市场必须分层:由上至下,大银行对应大中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小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为社区服务;第三层为贷款零售商,即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是保障小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机构。也只有这种多元与多层次的体系安排,才能有效满足中国各种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既然小贷公司如此重要,该如何稳健发展,不断夯实自身?吴晓玲女士的思路值得重视。她认为,小贷公司发展的路径应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用自己的钱和少量借债发展的小贷公司,第二步是成为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第三步才是成为吸收小额存款、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而这一过程可以参考香港“接受存款公司—有限持牌银行—持牌银行”的模式,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完善公司的风险管控、管理,更是需要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
小贷公司是多元融资体系的重要环节,市场永远需要小贷。只有明晰小贷公司的定位,明确小贷公司的发展步骤,小贷公司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而非一窝蜂改制成村镇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有理由相信,吴晓灵女士所说的小贷转型三步骤,很可能就是未来小贷公司转型的实际政策操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