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拓展两国贸易和投资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20:37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5月3日,举世瞩目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京举行。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在经济对话方面,中美两大经济体代表就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对话。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成长性最好的新兴大国和最大的超级大国,坐在一起进行战略沟通,本身来讲对于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中美之间的战略沟通和务实合作的一个基点也就是沟通对美国对中国,对全球都是持久互利的大国关系。”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当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巧借唐代韩愈的诗句,指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迫切和重要。他表示,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两国应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胡锦涛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条依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通过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
胡锦涛指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要平等互谅。中美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蛋糕做大;正确对待“异”,尊重并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对存在的分歧,应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理解,妥善处理,以免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据记者了解,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和奥巴马在2009年4月共同倡导建立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本轮对话。开幕式后,双方分别举行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王岐山与盖特纳共同主持经济对话。戴秉国与克林顿共同主持战略对话。
本次战略对话举行多场会谈,议题涉及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增进中美战略互信;中美关系及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促进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等。
在经济对话中,双方围绕“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讨论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议题。
重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
早在对话开始之前,有业内人士就认为,由于奥巴马政府正处于微妙的2012年总统选战期间,中方也面临着“十八大”即将召开的重要任务,本次对话料将四平八稳。但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不得不提,即中美两国过去一年中在贸易领域交锋不断,中美贸易问题更是成为美国大选的热门政治议题。
此次对话作为中美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的高级别对话平台,两国有望重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并在美方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问题上进行进一步协商。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则是中美之间的长效话题,伴随“汇率”问题淡出中美对话主要框架,美方将着力点逐渐转向中国的利率控制政策,以及美方认为因此产生的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补贴以及贸易补贴等。
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始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期,当时曾希望达成一个符合两国经济利益的高标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内容主要涉及投资保护的范围、投资待遇、征收与补偿、货币汇兑和争端解决等内容。在其中,投资准入和投资待遇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中最敏感问题,美式协定一般以投资自由化为特色,准入自由成为明确的条约法义务,但是这就意味着与中方历来对外来资本进入本国的领域和部门实施严格审查和慎重引导的方式有所冲突。此项协定的签署,将会意味着中美间的直接投资将变得极为便利,因而谈判时间冗长。
在第四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前外交部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表示,于5月3日开始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明确宣布重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工作,第七轮技术层面磋商将很快进行。
两国都非常重视重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正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内的经济对话推动下,过去一段时间双方已经进行了六轮关于协定的技术层面磋商。最近一段时间,因美方要对协定文本进行内部评估,相关进程中断了一段时间。
“现在美方已经向中方正式表明,美方已经完成了对协定文本的内部磋商审议。”朱光耀表示,中方态度很明确,欢迎中美两大经济体按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确定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来推进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磋商。
“这次博弈的焦点,有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不过,中国经济结构不平衡会成为美方继汇率问题后提出的新的博弈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双方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是焦点问题。如在政策方面,强调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增加消费等。
出口松动或等大选后
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问题便是长期以来中方的一大关切,并在最近频繁传出可能松动的消息。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此番向中方承诺,“不久”将采取行动,放松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限制,以期解决中国长期的关切。但具体时间表仍未给出。在另一场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奥巴马总统科技顾问约翰·霍德伦也传递了类似的信号,表示白宫眼下正在重新评估高科技出口法规。“我希望其中的某些变化将能解决中国同行的关切,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在技术被判定与国家安全相关时,这些规定将继续。但我们希望在其他领域,能出现一些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他说。
但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仍旧强大,尤其是在此举很可能会在大选年遭到反对派重量级人物强烈抨击的情况之下。就在日前,美国国防部与国务院联合发布一份报告,呼吁国会放松对卫星及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以方便美国企业在全球通信及遥感器材市场展开竞争。
然而,中国等国被排除在放松名单之外,报告同时还建议强化管制对华出口卫星及其部件。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则认为,奥巴马政府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限制为时尚早,“美国(政府)似乎准备好了解决中国的某些关切,但这一进程会是适度的,会视美国关切面的进展而定,如知识产权保护、本土创新、市场准入、人民币汇率及其他问题。”他告诉记者。
“考虑到(美国国内)对中国军力建设的担忧不断增长以及在国际社会上越发自信的行为,预期奥巴马政府在敏感高科技产品上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妥协是不明智的。”美国迈阿密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金德芳表示,“他可能会告诉中国领导人将在再次当选(总统)后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美国必须在对华出售两用技术上非常小心。”曾供职于美国国防部的国家安全顾问包士可表示,“我个人担心政府可能会愿意做出让步,不论是公开或是幕后。”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上海的一场演讲中提到了一份包含中国渴望从美进口的141类产品的清单,并表示其中46项技术均可向中国出口。据美国知情人士说,围绕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的问题,两国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幕后对话。
“大多数美国人,包括我在内,预计奥巴马将会(在再次当选总统后)这样做。”美国迈阿密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金德芳谈及中美在解禁问题上的突破可能性时说。
深化关系需要双方努力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5月1日表示,深化中美经济关系,除了中国需要做出努力之外,美国也需要更多表现开放的姿态,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
据新华社报道,陈志武说,中美投资关系是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要议题之一。美国对待中国商品和中国投资应更加理性,往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方向做出一些让步。
他表示,美国经济有一些复苏迹象,但基础尚未完全稳固,美国为了增加就业、维持经济复苏势头,需要引入更多外资,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主权基金也都有意愿到美国投资,但美国对外资的进入存在种种限制,有必要向中国企业更多开放。
在谈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陈志武说,资本价格是众多生产要素价格中很重要的一项,将影响到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银行利率是否贴近应有的市场利率水平对于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率的分配十分关键。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几年已经朝着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放宽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使地方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一些信投公司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时能更好地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贷款利率。这是中国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很重要的一步,苦于借不到钱的民营企业因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他认为,中国应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为长久持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陈志武说,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到百分之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这样能使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逐渐适应汇率一定程度的波动,为将来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打下基础。这有利于中国摆脱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并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