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山寨版胶囊公寓乱象调查 120平隔成18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17:36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文图/本报记者黄鹏程 实习生胡三辉
搭上一张床,就是一间房。如今,武汉也出现了不少山寨版“胶囊公寓”——一些业主将一套房子分隔成若干间,每个隔间不足10平方米,然后分别向外出租。哪些人选择入住这些“胶囊公寓”?存在哪些隐患?近日,记者对武汉的山寨版“胶囊公寓”进行了探访。
记者探访:120平方米被隔成18间房
近日,记者来到武昌幸福里小区,看到一家门面的外墙密密麻麻地挂着18个空调机,显得格外显眼。该小区居民反映,这间120多平方米的门面,已被改造成上下两层共18个隔间,每个隔间面积不足10个平方米。
记者进入了该门面房内,看到房子里用钢结构隔成上下两层,其中一楼被分隔成10间,二楼则被分隔成8间,其中最大的房间为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6平方米,伸手便能摸到房顶,如同一个个“胶囊”一样。令人吃惊的是,每个隔间内还有一个简易便池。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因为没有报批、且存在较大的消防隐患,这个山寨版“胶囊公寓”还在建设中就被勒令停工。
随后,记者来到劝业场珞珈山公寓的8楼,一座已经建成的山寨版“胶囊公寓”正在对外出租。推开房间的大门,一个狭小的“L”走廊呈现在眼前,走廊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铁门,记者细数了一下,共13个铁门,每个铁门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顺手推开一间没有上锁的房门,地上有一层灰尘,房间有一张桌子和一个简易便池。13个隔间有4间空着。这个公寓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外有一台洗衣机。
通过数天的探访,记者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胶囊公寓”,江城绝大多数“胶囊公寓”实际上是将一间房子隔成若干个小房子,对外出租。
租住人群:蚁族、考研大军是主力军
“胶囊公寓”的租房大军之中,绝大多数是为了梦想而留在城市的“蚁族”,很多人将此当做过渡的住所。
6月8日上午11时半,记者在珞珈山公寓(已被改造成“胶囊公寓”)内等到小易。25岁的小易大学毕业已经一年,毕业后一直在街道口一家培训机构实习,收入不高,培训机构也不提供住宿的地方。最终,他找到这家“胶囊公寓”。
1.86米的身高,每天都得爬“阁楼”休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小易对此已经习惯了。“刚开始时,头多次撞到天花板。后来,慢慢就变得小心翼翼,每天早上起床都得慢慢爬下来,免得再次头顶天花板。”尽管住得并不舒服,但小易表示这也是没有办法。大学毕业后,小易的父母曾劝他回到他们所在的小县城发展,可小易坚决留在大城市里发展。自认为“混得不好”,小易始终不肯告诉记者他的全名。不过,他神情坚决地表示,这种窘境很快就会过去。
与小易境况相似的李筱华仅仅在“胶囊公寓”住了两个月,便搬离了。专科毕业后,李筱华回到黄梅老家一家幼儿园当起幼师,但仅1年多时间,她就想念大城市生活,今年过完春节后重返武汉。“刚开始没有找到工作,只好尽量租便宜一点的房子。”她在鲁巷的紫菘公寓找到一个“胶囊房”。但半个月后,李筱华在光谷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一份电话促销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她便和同事在关南小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尽管已经搬离了“胶囊公寓”,但李筱华表示,那两个月的时间对她来说印象太“深刻”了,“整个房间比较潮湿,靠近墙的床单竟然发霉了。”
除了“蚁族”外,考研大军也是租住“胶囊公寓”的主力军。在武汉大学旁边的风光村,记者见到了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的小吴,因为工作不如意,他决定回来继续考研,为留在大城市增添资本。除了晚上在房间里睡觉外,小吴平时不是在武大校园内“蹭课”,就是找间没课的教室自习。
隐患不少:消防安全和治安问题堪忧
搭上一张床,就是一间房。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山寨版“胶囊公寓”,在武汉为数不少,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
武昌幸福里小区的在建“胶囊公寓”因为没有报批,且存在消防隐患,被武昌消防大队勒令停工。武汉消防支队一位负责人称,“胶囊公寓”属于集体宿舍,作为集体宿舍必须有消防喷头、灭火器,同时还要保障消防通道通畅。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城的“胶囊公寓”都没有消防喷头,也没有消防灭火器等。洪山消防中队副队长白少熊介绍,这类“胶囊公寓”一旦发生火灾,不仅逃生有问题,而且给救援带来不小的困难。
将一套房子隔成若干个小房间建成“胶囊公寓”,不仅存在消防问题,而且其在房管部门也无法通过审批。去年1月,武汉颁布了“武汉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规定:“出租住宅房屋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也就是说,武汉的山寨版“胶囊公寓”,是无法拿到“准生证”的。
除了上面两大问题外,江城的“胶囊公寓”大都是由一般的住房改建而成,小区居民对此多有意见,不少人担心影响安全。房先生住在吴家湾社区,去年年底,他楼上的业主将自己的复式楼改造成9个房间,这导致他家的房屋出现漏水情况。房先生表示,这种山寨版的“胶囊公寓”首先改变了房屋结构,或使建筑出现问题,此外居住的人数太多,比较容易引起治安和消防等问题。
各方观点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如果不能管理好类似“胶囊公寓”,极易产生如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胶囊公寓”的规范与管理。其实,“胶囊公寓”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居住地,因为它把人限定在一个孤独的空间里,从心理上是孤独的,这是人最不能够接受的。建议针对弱势群体开发出更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以从根本上减少“胶囊公寓”的出现。
市民张先生:当前,类似的“胶囊公寓”因其租金便宜等原因,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大需求,不宜一刀切禁止。在此情况下,最好是对这类“胶囊公寓”加强管理与规范,否则,当它隐形存在后,会带来更多问题。
律师陈亮:一套房屋被隔成多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隔间,出租给不同的人居住。小隔间隔音效果差,容易导致隐私泄露。租房者应当加强自我隐私的保护。
链 接
胶囊公寓起源于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也称为“太空舱酒店、旅馆”、“胶囊旅馆”、“格仔旅馆”、“棺材旅馆”、“节能青年客栈”,是日本极有特色的,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也存在类似的“胶囊旅馆”。
在我国的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胶囊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