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弃职将军萨镇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2 08:43 来源: 华夏时报

  萧三匝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此人历经晚清、民国、共和国三大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将军,他从来没打过胜仗,每逢重要的历史转折当口,他都会选择弃职而走。冯玉祥以背叛前领导出名,萨镇冰以背叛前政权出名。前者的行为不免遭致一些人的讥评,后者却因此赢得了美名,这就很值得深究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次日,清廷急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海军提督萨镇冰率巡洋舰队南下平乱。

   萨镇冰奉命即刻带着北洋海军几乎所有家当开赴武汉协同陆军作战。但当他亲眼目睹了民军的奋勇抵抗,特别是民众协助民军抵抗的场面后,他对自己的下属发出了“清廷失去民心久矣”的感慨。这个感慨已明显透露出自己矛盾的心态:作为朝廷将领,他的职责就是平乱,但他知道民心不在朝廷这一边,他又不愿意逆民心而动。

   萨镇冰的思想源于他的经历。他11岁考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1876年被派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所以,中国的留学生大都应该尊他为老前辈。

   留学生活使萨镇冰大开眼界,他亲身体会到了英国国力的强大,他还透过表象找到了英国强大的根源在于其优良的政治制度。回国后,萨镇冰一直在海军服务,一直做到了筹办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辛亥革命前一两年,他还被派往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考察海军建设,采购军舰。列强的蒸蒸日上与清廷的腐败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他深受刺激。

   面对对岸的民军,打还是不打对萨镇冰来说成了一个问题。他很犹豫,但朝廷不允许他犹豫,避难在他军舰上的湖广总督瑞澂就曾多次要求他向民军江船开炮。萨镇冰的选择是,开炮,但不是向天上开,就是向水里开。

   来自武昌城里的两封信促成了萨镇冰的决断。

   一封信是曾任湖北咨议局议长、现任民军军政府政事部长的汤化龙写给弟弟汤芗铭的,而汤芗铭正是萨镇冰倚重的参谋。汤化龙在信中写道:“武昌起义,各地响应,正义事业,势在必成。望弟同海军袍泽早日反正,同立殊勋。”汤芗铭将信给上司萨镇冰看了,萨镇冰虽未表态,但他并未阻止下属谋划起义。

   另一封信是湖北都督黎元洪写给萨镇冰的。黎元洪在北洋水师学堂读书时是萨镇冰的学生。当时已经被迫革命的黎元洪当然希望老师反正,信中写道:“时乎时乎,师一出,不但名正言顺,而实较胜于汤武。何也?盖汤武救民,犹自为帝,吾师救民,必不让华盛顿专美于前也。洪非为私事干求函丈,实为四万万同胞请命……”

   萨镇冰最终选择了弃职而走,他将舰队托付给了下属,并嘱下属“好自为之”。在他看来,他这样的举动既没有直接背叛对自己有恩的朝廷,又没有阻止历史潮流的前进。

   下属当然了然长官的意思,他们随后纷纷选择了起义。

   萨镇冰对革命有功,1918年9月,护法战争时期,北洋政府就起用了闲居福州的他为福建清乡督办。但萨镇冰不忍生灵涂炭,主张北洋军与护法军停战言和,并积极斡旋。两个月后,双方终于达成停战协议。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10月,北伐军入闽。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萨镇冰不忍卷入内战,当即辞去省长一职,但还是被各界公推为福建保安总司令。北伐是代表光明的政治力量以军事统一全国的行动,萨镇冰是认可的,但他毕竟曾是北洋政府任命的省长,也不可能把北伐军当客人招待,这次他的选择与15年前一样,弃职跑路。

   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暂不抵抗的政策,激起了十九路军兵变,蔡廷锴、蒋光鼐于1933年组建了福建人民政府,打出了“倒蒋抗日”旗号。萨镇冰支持十九路军的举动,并曾为此公开发表演讲。后来十九路军兵败,为免遭灭顶之灾,萨镇冰又动员海军陈绍宽所部载十九路军逃离险境。

   1948年7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李宗仁专程赴闽转达蒋介石希望萨镇冰避走台湾的愿望。这一回,他拒绝了。

   1949年后,共产党给了这个已经90多岁的老人许多荣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他又活了3年,就病逝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弃职将军?我以为,这个不断背叛旧体制的体制中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或许有人会质疑萨镇冰的个人道德,但愚忠并非是现代人的道德,在我看来,总是选择和人民站在一起是最大的道德。况且,一个人只要大德不亏,小德出入可矣。

  (作者系本报商业版主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