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3-09 07:55 来源: 工人日报

  有的企业为招工难着急,有的企业却不慌不忙。两会期间,近年来几乎每年一度春节前后的“用工荒”话题,再次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代表委员们纷纷剖析支招,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委员更是现身说法。

  面对所谓“用工荒”,显然不只是企业一方的事,但作为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薪酬情感留人或是明智之选

  当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时候,张家港爱丽塑料公司却在以1∶10的比例面试新员工;而在镇江船厂,2300多名从事电焊、装配、线切割等工种的外地农民工春节后全部准时到岗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才平认为:“招不到工,留不住人,企业要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做得好的企业,永远不愁招工留人问题。”

  给生产技术骨干奖励房子、车子,为青年员工连续4年举办相亲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免费开展培训,增加员工福利,连续加薪……董才平算了一笔账,看上去企业每年在员工身上投入的确不少,但这些生活稳定而且技术熟练的工人,创造的价值会远远高于企业的投入,“企业花的是小钱,挣的是大钱”!

  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换位思考”,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董才平说,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应该将员工的幸福与企业做强做大摆在同等位置,只有将创业的成果让全员分享,才能营造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如果整天在员工报酬上算计,企业肯定长久不了,招不到人,更留不住人。

  两会代表委员指出,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使面临微利时代,只要你用心善待员工,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福利,加强技能培训,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乃至情感留人,就不愁留不住人。

  “企业把我们当主人,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企业当家!”农民工陈辉道出广大员工的心声,而对广大企业主而言,“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就是善待你自己”。

  面对困局,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比如招收季节工、实行弹性工作制等等,艰难地维系生产。

  “如果你的收入还不够用工成本的支出,那这样的企业办不下去,也是市场机制淘汰的正常结果,不足为奇。”一位经济界委员毫不留情地说。

  把工厂搬到农民工家门口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候鸟一样在搬家。

  “苏南的好多企业搬到了苏北,沿海的企业搬到了中西部,把工厂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在“新农村建设”和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正在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地的有利政策,积极进行产业转移。”代表委员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将部分生产基地、工厂迁移至一些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的地区,留在园区的企业总部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这种“腾笼换鸟”的做法,既缓解了招工难,又扩大了生产规模,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产业转移并不是一场轻松的迁徙。

  有代表委员指出,尽管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新政策的推动下,产业转移进入了“快车道”。但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和吸引人才的问题,还有环境压力问题,依然是摆在众多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和接受地面前的一种考验。

  更何况,虽然这只是部分企业的一种选择,但是从长远看,当整个用工市场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总是搬家也是个问题。明天将能搬到哪里?

  转型升级需要更多帮扶

  “从资源浪费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保型转变升级,从单一市场向多元化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这样经济才能可持续循环发展,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增强竞争力。”两会代表委员指出,“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破解企业用工荒的根本途径,还应从企业自身入手。”来自企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说,东部地区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这次‘用工荒’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滞后。”

  他认为,当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丧失,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就成为东部企业的必然选择,加快转型升级,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选择技术、高附加值提升,是企业尤其是东部企业的应对之策。

  李立新所在的利时集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来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改造和优化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比如,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新品面世。在产品的功能、外观和材质上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设备改造,使得灌装车间以前需要3个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1个人。

  “进入第三产业,通过发展商业连锁,主攻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市场。不仅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而且解决了‘用工荒’问题,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李立新委员介绍说。

  但也有代表委员认为,转型升级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生存选择。一方面,转型升级所需的员工,必须有相应的供应量。更关键的是,转型升级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是所有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能做到的。这些,都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更多政府相关政策的帮扶支持。

  只有这样,企业转型升级才可能在更大的面上实现,而不是成为少数具有实力的企业的发展途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