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存准新规显央行货币政策更成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18:17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央行货币政策的关注点开始由内(表内)及外(表外)了。

  8月25日,央行下发209号文件,这份名为《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鉴于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业务的迅速发展,拟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将保证金存款亦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央行此举主要是为限制利用票据进行表外融资的进一步扩大。以前央行都是控制信贷,现在的态度是要采取措施,收缩表外业务,防范市场流动性变相被放松。

  事实上,在今年多次上调存准金和加息之后,票据融资正成为银行腾挪贷款规模的主要手段,这无形中放大了货币信贷的空转效应,也间接增加了通胀治理难度。

  但从此次存准新规来看,央行一改了往常的“一提一加”(提存准、加息)的“两招鲜”,而是对单一的票据融资采取了更为精准打击。这表明了央行管理通胀预期上的手段进一步的完善与成熟,同时,避免了因加息带来融资成本增加和外围热钱涌入加速。

  战通胀表内外结合

  今年过去的前七个月中,持续攀升的CPI令央行的货币政策步步紧收。但是在这一紧缩政策下,市场对钱荒的呼声却日益高涨,如何在通胀治理和市场流动性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度,曾一度让央行颇感棘手。

  基于对这一平衡度的把握,央行对市场应对钱荒另辟蹊径——票据融资,管理采取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手段,从而给市场留下了一条可走的路。

  数据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银行新增承兑汇票为1.33万亿元,这一类型的表外理财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量的17%,是2009年末的5倍有余。

  据交行研究员鄂永健最新研究报告统计,今年以来的票据融资运行变化颇引人关注。从新增票据融资来看,前三个月持续负增长,4月到7月则连续4个月正增长。与此同时,票据贴现利率呈现较大波动。

  以长三角6个月票据直贴利率为例,1月~2月呈上升态势,在2月10日月息达到了0.85%,随后开始下行,在5月上旬达到0.48%的低点后又开始迅速攀升,7月末则上升到0.9%的历史最高值。

  他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企业对短期资金需求明显加大,而对中长期融资需求下降,表明企业投资意愿降低,而借入资金主要为应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

  截至到6月末,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6.7万亿元,而票据融资余额仅为1.36万亿元,远低于存量票数据。鄂永健认为,这表明目前票据融资实际进入表内的资产规模非常小,更可能是票据并未进入银行资产,而直接被理财产品资金池买入。尤其是7月份银监会禁止理财产品通过购买票据将信贷产品转入表外后,不经直贴现直接出表,可能更受到银行理财配置的青睐。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票据的融资中容易发生票据业务空转。所谓的空转是指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票据贴现,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使得货币信贷成几何级数被虚增放大。这其中所隐含的风险更是不言而喻。

  于是,在市场流动性与风险之间央行选择了一个关键时刻出手——市场预计8月份CPI涨势较前一月所有回落之际。(机构预测CPI同比增速集中在5.9%-6.2%)

  “此番存准新政为货币政策调控扩大了余地、拓展了空间,同时实施成本相对低,”鄂永健表示。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一次能抵二到三次的存准金的上调,预计此次存准新政冻结资金约为9000亿元。

  “选择在CPI高位回落之际货币工具加码,这是一种典型的顺势而为,且收效会更明显。同时放弃了加息还为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预留出了空间。”鲁政委说。

  不过,就在CPI同比增幅回落预期之外,由于欧美最新公布的数据乏力,欧美各国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在抬头,并且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降息。这些让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放松产生猜想。

  但历史经验来看,货币政策要等CPI出现三个月明显下降才会有所放松。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近日也明确表示,目前看来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防热钱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巴西央行8月31日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2%,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加息周期。

  “巴西降息说明现阶段欧美市场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影响到巴西的经济,使该国的货币政策出现转向。但现阶段,中国可能不会这么快降息,也不可能让政策马上转向,但必须要有应对措施。”鲁政委说。

  但在他来看,巴西和中国不一样,我国抑制通胀的力度比巴西大,国内的货币政策取向按新兴国家如巴西那样去参考,不具备参考价值。“目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降息就意味着给市场增加了流动性,这正好与调控政策相反。”

  对此,《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国经济增长已开始降温,但尚未显示出大幅放缓的迹象,决策者们面临着不同需求:回笼资金以及遏制银行贷款的发放。中国央行上述新措施到明年2月份全面实施时,将在银行系统冻结总计大约1400亿美元的流动性。与之相比的是,今年前七个月中国银行业平均每月新增贷款为1030亿美元左右。

  不过,采访中分析人士相信,此次分阶段实施的存准新政策将不会产生市场流动性逆转的现象,因为央行完全有能力通过公开市场的操作来逐渐抵消新政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而《华尔街日报》的上述报道认为,就一般情况而言,每月会有200亿美元或更多的资金以贸易资金或投机资金的形式流入中国金融系统。

  显然,在面对通胀与外围热钱的双重压力下,央行存准新规不仅是应对通胀压力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又一新举措,同时,这一灵活的货币工具又较精准的打击了热钱涌入。更重要的是,为中国防范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预留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进而校正了通胀治理的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长间的平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