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揭开贸易失衡背后的迷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8:49 来源: 《财经网》

  《财经》记者 王延春 成都报道

  全球贸易失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美中贸易逆差究竟有多大?“中国制造”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也许,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呈献给你的全球产业链图景并不是真实的一面。《财经》记者获悉,目前世贸组织(WTO)、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正在试图揭开隐藏在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与贸易背后的“迷踪”。他们使用的武器并不神秘——用贸易增加值的统计工具,揭示全球产业链上的贸易增加值的真实分配,更清晰地描述世界贸易的真相。

  10月18日,商务部与世贸组织在成都联合举办“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与贸易—全球价值链及其影响”研讨会,国内外官员与学者共同探讨改革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倡导以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加值为统计要素。进而减少当前贸易统计中的扭曲,较好还原全球贸易和生产的真实图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如果这个贸易统计方法能够在全球推行,进而替代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关境统计的贸易总值,那么,国际贸易的庐山真面目将被一一揭开。人们也将了解贸易失衡背后隐藏的真相,以及“中国制造”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剖析苹果IPod的生产链足以暴露国际贸易现今扭曲的严重性。目前产品组装在中国,但原材料分别来自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的大部分价值在中国以外,但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则都算在了中国头上。在深圳生产并出口美国的一只机器狗,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保时捷汽车等等产品,零部件横跨几大洲,但最终统计时都将所有的商业价值归于一个出口国。

  “这是一种统计偏见。”加拿大特利尔大学国际商学院阿里。阿斯切教授在此间表示。他说,中国加工贸易中大约10%的价值在国内,而更多的价值在国外。因此,“把中国看成世界工厂是有危险性的,也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组装产品’的国家。”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在会上表示,全球贸易越来越呈现出新特点,即“货物贸易”转为“任务贸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各个国家,传统的贸易统计已经无法真实反映这种新的贸易形式。产业链上的分工越细,多头计算、重复计算,扭曲贸易真实性的问题就愈突出。

  据了解,信息技术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分工愈来愈广,生产工序不断细化,生产链条逐渐拉长,其结果是“国家制造”变成了“世界制造”。因此,“原产国”原则和贸易总额指标的算法业已过时,专家普遍认为,“传统统计方法对双边贸易不平衡做出歪曲的反映,对比较优势的评估产生误导,甚至对实际汇率给出错误权重,进而使汇率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更值得关注的是,错误的数据还将导致贸易决策的误判和宏观经济政策抉择的失误。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经济全球化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也挑战了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现行的原产地规则无法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只能将原产地定为组装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家,导致原产地被误读。产品出口方贸易额被高估。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10年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为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也占到当年出口的55%。虽然这些价值并非全部在中国生产和增值,但是统计上却算成是中国的贸易额,导致出现“统计在中国,受益在他国”的偏差。

  俞建华同时指出,根据世贸组织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按传统贸易统计,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为2850亿美元,但如按增加值贸易计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有1640亿美元,占传统贸易统计的69%。

  因此,近年来,采取新的贸易统计方式,重塑全球贸易统计体系的呼声渐高。目前,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已联合或分别启动了贸易统计改革方面的研究,举办了多个国际研讨会,欧盟、日本、瑞典等国的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很多国别研究。

  俞建华表示,中国支持世贸组织日前发起的“世界制造倡议”,愿意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统计改革。并建议统一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制定出简易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从具体产品入手,适时对新的统计方法进行试点。

  国家统计局齐舒畅副司长透露,统计局早在2007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增加值的贸易统计,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机构合作,目前编制出42个部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试图更准确反映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是国际上正在探索的新视角,是真实反映全球贸易运行的新的测度工具,但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