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乳品新国标疑被企业绑架 关键指标最后被推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6:01 来源: 北京晚报

  乳品行业新国标被媒体曝出“由蒙牛、光明和伊利三大乳企起草”,引发了公众质疑。有专家称: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有观点认为,企业参与起草和制定可能“绑架国家标准”。对此,伊利昨晚回应称,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是应尽义务,不存在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事情。

  专家

  “关键指标改动我也不清楚”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重新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但2010年3月26日乳品新国标公布后,却遭到媒体和公众炮轰,被指“创下了全球最差标准”。

  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魏荣禄所说的“关键性标准”即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在最后一次讨论会上,几位奶业专家力主“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并形成最终送审稿。

  但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魏荣禄等专家表示“不清楚”。对此,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定讨论会的奶业专家不再表态:“现在说有什么用?”

  乳企

  “我们没能力‘绑架’新国标”

  企业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在程序上并无稀奇,但由于乳业新国标被舆论批为“世界最差标准”,因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一片质疑声:乳品企业“绑架”了新国标?

  昨日晚间,参与标准制定的乳企之一伊利给媒体发来声明称:“在国家推动食品业(乳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是应尽义务。”伊利称,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但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伊利强调:“企业并不参与后期的决议会议,企业没有权限也没有能力操纵和绑架国家标准的出台。”

  声音

  “连专家都说服不了何以服人?”

  数日前,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大速冻食品品牌均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此后发布的《速冻面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允许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法存在”的条文更令舆论哗然:“难道食品安全标准不应该从严而是从宽吗?”而乳品新国标此次被质疑“企业意志绑架国家标准”,业内人士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消费者对标准制定的公开和公正性存在不信任。

  “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定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如果新国标连专家都说服不了,又如何以诚服人?”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标准制定应该全程透明,才有可能打消公众疑虑。有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公开会议纪要,让公众了解定标过程。 本报记者 窦媛媛J202

  有话要说

  问问监管部门

  张律师(392202447):企业可以参与,但不能起主导作用。

  蒋有三:速冻食品新国标“金黄葡萄球菌”风波和乳制品新国标的出台过程,叠加在一起很容易使人对一些大国企的信誉产生怀疑,这是最可悲的。

  沙小易:企业参与无可厚非,但参与到什么程度,是否到了违反原则的地步就值得注意了。

  李静:啊?不是一直这样么?

  1565950071:让生产企业起草行业标准?国家那么多监管部门和拿工资的公务员都在干什么啊?

  以上观点摘自参与今日话题 讨论的开心网和QQ网友发言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