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企酒店辅业整合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15:22 来源: 《董事会》

  文I陈和午

  这是一场涉及上百家央企,

  酒店资产合计超过1000亿元的剥离重组运动。

  在实际操作中,

  不能仅仅局限于央企与央企之间的整合重组,

  而应该把市场的门打开一些,

  进行市场化重组

  被视为中央企业辅业资产剥离的标志性事件,国务院国资委勒令央企酒店宾馆业务重组的通知尽管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到目前为止,推进依然十分艰难。最新的消息称,央企酒店业务板块的剥离方面会有一些软化处理,不会像以前那么要求严格。显然,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剥离在具体操作上陷入了一个困局,政策执行被大打折扣。

  缘何会出现这种怪象,其实说白了并不奇怪:都是利益惹的祸!不管是拥有非主业宾馆酒店资产的央企,还是主营宾馆酒店资产的央企,都极力维护自身的利益。交出也好,接收也罢,其中的资产、权益、人员等问题盘根错节,各方的利益诉求和行为方式都不尽一致。央企酒店宾馆业务剥离重组的过程注定是一个多方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可谓纠结重重,毕竟这是一场涉及上百家央企,酒店资产合计超过1000亿元的剥离重组运动。

  国资委的整合用意

  从国资委角度来讲,其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央企专注做大做强主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目前拥有非主业酒店宾馆资产的央企,酒店宾馆经营的日子并不好过。按照国资委人士的看法,“这些非主业的宾馆酒店经营不善,总体上亏损严重,靠补贴过日子;90%的酒店属于央企下面的三级公司,效益较差,有些以至严重亏损,资不抵债”。

  国资委希冀整合的方式主要是三种: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市场转让,而无偿划拨据称是主要思路,中国移动集团将所属重庆丽苑大酒店交给港中旅集团就是无偿划转的。对国资委而言,酒店宾馆资产划拨对央企总资产并没有减少,但对交出方和接收方可就大大不同了。对交出方而言,其拥有的酒店宾馆业务需要找一个新婆家。尽管新婆家是兄弟,但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必然涉及很多问题。交出方的酒店宾馆业务也分三六九等,若是优质资产,到手的肥肉是否愿意轻而易举地放手?若是一块鸡肋,嫁妆又要如何陪?对接收方来讲,如何顺利将酒店宾馆业务接过来?怎样从酒店宾馆资产中挑肥拣瘦?究竟需要准备多少彩礼?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目前酒店宾馆业务剥离重组的进展显然是不乐观的,难怪国资委的态度已悄然发生转变,若硬要在央企之间“拉郎配”,则旧的矛盾消除后,新的矛盾又将产生。

  交出方的利益纠结

  从交出方的内部来讲,其利益纠结主要体现在如下三大方面:一是资产问题;二是产权问题;三是职工问题。

  众所周知,不少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业务之所以存在,本身就是各企业内部的福利性消费,现在要将其主动让出去,岂能如此简单?若是非常好的优质资产,要舍弃当然不那么简单,其或许还是央企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看起来不咋地的资产,但因许多酒店宾馆的位置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与房地产密切关联,若算上土地本身价值,也会是香饽饽。实际上,在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风潮中,有个别央企甚至还一度逆势将酒店宾馆的辅助业务做大,想造成尾大难掉的事实,何况资产本身如何评估就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

  产权方面,可能是因历史遗留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央企的酒店宾馆资产都存在土地使用权和物业产权不清晰的情况,有的甚至还牵涉到外来股东或上市公司。这并非上面一纸命令就能解决的,需要统筹协调央企自身和外来股东或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更需要花时间弄清其中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

  职工问题则是最敏感的,毕竟涉及到就业、薪酬、福利、情感、文化和稳定等多重因素,人员安置影响甚广,搞不好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悉,2010年一家石油系统的央企党委会就曾决定,“希望三年内不动。因为石油系统的职工有独特的薪酬福利体系,涉及稳定问题,所以谁都不愿意动。过去曾经考虑过转给港中旅,但员工不干”。

  接收方的顾虑

  从以往的企业整合重组过程看,接收方基本上是希望将好的拿进来,将差的踢出去,能够拣个大便宜再好不过,而负担却是最好避让开。此次国资委划定的“合理接收方”对非主营业务央企的酒店宾馆资产虽然早已是虎视眈眈,但交出方纠结的资产、产权和人员问题也是接收方关注的重点忧虑之处。

  交出方与接收方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交出方对酒店宾馆业务的资产负债和职工人员状况都了如指掌,而接收方则是被动地获知;资产的出让也将伴随着债务的转移,但交出方究竟有多少债务,债务的真实性恐怕不容易那么清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怎么办,产权纠葛若不弄清楚,今后麻烦的日子肯定是少不了;而且新职工的文化冲突能否适应企业的要求也需要谨慎斟酌。这些综合起来考虑,接收方与交出方在定价问题上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况且央企整合重组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搞不好则会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骚。难怪有人担心“自己做都不容易理顺,何况外来的人”,这并非没有道理。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曾坦言,“这场酒店业资产的划转,能不能做成,关键就要看‘交的要交得出来,接的要接好’”。因此,对接收方来说,如何接好其他央企剥离出来的酒店也存在许多利益纠结,照单全收的态度恐怕也是不行的。

  打破“接抛球”僵局

  每一个企业重组的背后,都必然要遭到各方既得利益的阻拦,央企酒店宾馆业务的“接抛球”整合也不例外。毕竟,央企酒店宾馆业务重组的具体方式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资产如何评估和转让、人员如何分流、谁来接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错综复杂。那么,未来酒店宾馆资产的剥离转让该怎么办?如何打破这一重组僵局呢?在笔者看来,应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划阶段。从目前情况看,重组路上遭遇了拦路虎,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原先计划三至五年内推进完成的目标显然难以实现。下一步应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设定明确的时间期限,时间是硬性规定。国资委重点要推进央企EVA绩效的考核,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既能用考核无形中推进央企酒店宾馆业务的剥离重组,也能尊重转让方和接收方双方的协商利益,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次,分难易。国资委从2006年就开始对央企的酒店宾馆资产进行了摸底,掌握了不少情况。但重要的是针对100多家央企的酒店宾馆业务资产进行分类处置,哪些历史遗留问题大,哪些历史遗留问题小,哪些牵涉面较宽,哪些牵涉面较窄。这样的话,可以先摘好摘的果子,容易处理的往前搁,难摘的果子往后放一放,每一个阶段来处置难易不同的果子。

  第三,多元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央企与央企之间的整合重组,而应该把市场的门打开一些,地方国企也好,民营企业也罢,甚至是外资,都可以将它们考虑进来,进行市场化重组。与其让一些酒店宾馆资产趴在那里不断亏损,不如让外部的力量介入进来盘活经营,而产权市场的挂牌或是成立专门的重组基金或许都是可选的途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