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汇率、通胀与剃头匠(下)

2011年05月05日 10:46 来源:南方周末

  我们需要选择的是,要通过名义汇率的升值来达到实际汇率的升值呢,还是通过通胀来达到实际汇率的升值?哪一种实际汇率的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小一点?

  前期的文章提到,遍地开花的剃头匠与房地产中介是我们国家僵化的汇率制度造成的。为什么呢?

  从中长期来看,如果一个国家出口很旺盛,国际收支大幅盈余,实际汇率最终总得升值的,如果名义汇率不升,那就会导致通胀所带来的实际汇率的升值。而我们的通胀是以非贸易品价格的上升为特征的,所以,以剃头匠与房地产中介为代表的非贸易品价格飞涨,吸引了更多人放弃贸易品的生产,转入非贸易品的供给当中,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来说,以上的逻辑链条中最关键的是名义汇率的僵化。相对固定的名义汇率导致了一系列我们不想看到的后果。

  目前,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在中短期内,贸易顺差及国际收支盈余始终存在,实际汇率升值不可避免。而我们知道,实际汇率的另一种定义是名义汇率减去通胀率。所以,实际汇率的升值途径有两条:一是保持名义汇率不变,通胀上升;二是保持通胀不变,名义汇率升值。

  我们需要选择的是,要通过名义汇率的升值来达到实际汇率的升值呢,还是通过通胀来达到实际汇率的升值?哪一种实际汇率的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小一点?

  支持稳定名义汇率的人认为,名义汇率的调升会降低中国贸易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损害中国的出口及就业。

  带着这个想法,我上周到浙江绍兴做调研。绍兴是以印染为主的轻纺基地,所生产的布料大部分是出口。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出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飙升的原材料与劳动力的价格。与2010去年相比,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普遍增长了30%左右。有时候,刚签下的订单,还没开始生产就亏本了——原材料又涨价了。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让人民币“充分升值”,管住了通胀,这些企业的成本反而能更低。因为与去年相比,我判断的“充分升值”指的是10%-20%的幅度,怎么也不需要像原材料那样30%的升值幅度。

  也许有人会说,通胀的成因有很多,例如成本推动型的、需求推动型的等等,汇率升值未必能控制通胀。对于通胀的类型,我没有详细研究,我知道的是,所有通胀都是货币现象,无论什么类型的通胀,归根到底都是——在产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钞票印多了。

  汇率升值对控制通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进口品的价格,从而降低价格总水平,而在于央行放弃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干预,在源头上切断人民币流动性的增加。

  在近十年来,中国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以及外汇储备的高增长。而在外汇市场卖出的人民币就形成了人民币供给的“强力货币”,这些“强力货币”通过银行间市场的货币创造,制造出更多的信用货币,从而造成人民币流动性泛滥,通胀四起。

  如果我们央行可以淡定一些,在外汇市场上少干预,让人民币充分升值,不过多地释放“强力货币”,经济体内就没有过多的人民币流动性了,通胀从何而来?

  对于绍兴的那些出口企业来说,为什么我敢保证,要管住30%的原材料上涨,只需要人民币升值10%-20%就好,而不需要升值40%?要是为了控制原材料30%的上涨,需要40%的人民币升值幅度,那些出口品的价格不是更高了?

  原因在于:原材料、劳动力的价格是广义货币量决定的,而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减少干预,或不干预,直接影响的是“强力货币”,也就是狭义货币的供应量。例如,如果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少释放一块钱人民币,我们假设一块钱一年当中在市场流通五次,这样,市场上就少了五块钱的广义流动性,对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就是五块钱的事情,而不是一块钱的事情。

  粗略来说,如果货币乘数是五,为了控制30%的通胀,或许6%的升值就够了,当然,这个数字的精确度可能有问题。但是,这里给个误差项,让人民币升值10%-20%,这应该够了吧。总之,要维持相同程度的实际汇率升值,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肯定要小于原材料上涨的幅度,对出口商来说,让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升值是更可以接受的现实。

  总之,影响出口的是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若央行还想维持稳定的名义汇率,会把通胀推高,从而带来更高的实际汇率的升值。这项政策远不如让名义汇率升高,控制好通胀,从而实现实际汇率更加温和地升值。这对出口企业是好的,更不用说控制好通胀对国内市场的诸种好处了。

  当名义汇率充分升值了,通胀被控制,非贸易品的价格也不会无厘头地上升,我们应该会看到小区边上的剃头匠数量的减少,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