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6日 11:43 来源:《中关村》
日本地震以及所引发的相关事件将加速当前一些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最坏的角度看,这场灾难可能会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升高、通胀压力增加并催生新的金融泡沫,严重损及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使其重新陷入混乱。
文 Daniel Stelter(美国)
日本正面临一场灾难性危机。可怕的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更为严峻的是,日本正面临福岛核电站设备受损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接踵而至的灾难是一场巨大的人类灾难。同时,对日本甚或全球的经济而言,也是一场庞大的灾难。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及相关事件将加速当前一些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最坏的角度看,这场灾难可能会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升高、通胀压力增加并催生新的金融泡沫,严重损及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使其重新陷入混乱。
全球经济再遭重创
以购买力平价衡量,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占全球GDP总额的6% ,仅次于美国(20%)和中国(13%),高于印度(5%)和德国(4%)。日本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经常账户持续实现盈余。2010年,日本经常账户盈余占其GDP总额的3% ,恢复到危机前的平均水平。
尽管日本对全球贸易非常重要(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6%),但很多评论家认为,日本灾难将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他们表示,灾难事件仅会损及日本经济且只是短期影响。他们认为,灾后公共支出势必大幅增加,这很可能抵消日本企业和家庭需求的短期下降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这些评论家也承认,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产能遭受重创以及可能发生的电力短缺问题都会抑制GDP增长。同时,他们还指出,基础设施重建成本初期预计将达到5万亿至16万亿日元(约为620亿至1,980亿美元),可能会在今年的下半年推动经济增长。
短期来看,日本经济放缓可能会减少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某些压力。日本对大宗商品和石油的需求下滑将缓解全球市场的价格压力。日本灾后重建所需的大额支出将提升日本国内需求,促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从而有助于平衡全球贸易流动。
但我们认为,日本灾难对经济的潜在影响应该放在更长远、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关键问题在于:鉴于日本国内储蓄水平的压力,加之负债过高、人口老龄化,日本可能需要向举步维艰的全球经济寻求融资。
全球经济衰退余波未散,仍脆弱不堪。可以确定的是,虽然全球工业产出和GDP出现增长,但大多数发达国家尚难言实现真正的复苏。除德国外,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复苏(事实上,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下滑);而且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诸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
为了评估日本灾难的影响及其将带来哪些连锁反应,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列潜在风险因素:
政府负债过高。平均而言,在经济衰退时期,工业化国家政府会动用约5% 的GDP资金来稳定经济。其结果是,自2008年以来,任何私营部门的去杠杆化都被增加的公共债务所抵消。政府财政每年都会出现巨额赤字(有人认为这种状况难以为继),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美国财政赤字将升至GDP的10%)、日本(9%)和英国(8%)。
利率过低。为了抵抗经济衰退,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大幅扩张其资产负债表(本质上即为发行更多货币),以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这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持续至今,导致利率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而言过于低下。其结果是:为新的资产泡沫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球贸易和外汇储备的失衡不可持续。全球贸易失衡状况重返危机前的高位。日本、德国、中国以及石油输出国拥有大量贸易盈余,而美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则是主要贸易赤字国。这种失衡状况导致盈余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而赤字国家则担负巨额债务,从而为下一轮金融危机埋下伏笔。这种不平衡通常也会激化贸易盈余国家(如中国)和贸易赤字国家(如美国)在汇率政策上的摩擦和争执,可能导致贸易关系更为紧张。
银行系统依然脆弱。金融业尚未完全稳定,无力抵抗另一波重大冲击。比如在欧洲,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政府一直在逃避必要的债务重组。现在无法解决明确的债务重组需求将只会增加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成本。
新兴市场面临过热风险。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正在快速增长,就像从未发生过经济衰退一样。虽然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主要受国内消费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但出口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为了维持出口的增长,这些新兴国家努力阻止本币兑美元升值(美元仍是全球贸易主要货币)。但随着贸易顺差导致更多资金流入,这些国家的央行必须买入更多外汇来阻止本币升值。这与发达国家央行推行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本质上一样,结果也相同:这些国家的货币基数迅速扩大,推动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同时也推高总体通胀率。(全球粮食价格走高是当今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今全球经济的这些特征导致出现下列恶性循环情况: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公共债务增加,债务高企促使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扩张引发通胀并制造新的资产泡沫,新的泡沫威胁着全球金融系统再度崩溃。
通胀即将席卷全球?
这次日本灾难对全球经济螺旋式下滑有何影响?简言之,这次灾难将加剧如下这一潜在风险:扩大并加速恶性循环。日本重建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破坏性的间接后果。
部分日本重建资金可能来自于销售国外资产。日本是全球最大债权国,外国资产净值相当于其GDP的60%。 随着日本投资者减持其在发达国家的资产,这些国家的利率可能被推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公共债务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减轻债务负担,各大央行可能需要购买更多债务才能维持低利率,这无疑会增加通胀压力。
重建的大多数投资将来自日本政府。问题是,日本已经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债务最高的政府(相对于GDP的比例),这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泡沫和“失落的十年”(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因泡沫破灭而呈现去杠杆化、低增长以及通货紧缩等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政府当前债务总额超过GDP的200% ,2010年度赤字达到GDP的9%。目前,日本政府所持债务的名义利率极低,仅为1.25%,这主要是因为迄今日本政府发行的债券90% 的买家来自国内,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即便在震前,专家们就警告称随着日本退休人员数量增加导致日本私人储蓄率转为负值,日本政府将面临借贷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这种趋势还将加剧。考虑到日本基础设施重建势在必行,私营部门将需要大量动用其正在萎缩的储蓄,同时日本政府将必须进一步增加支出。虽然部分支出增长可能源自于税收的提高,但大多数支出将来自于发债融资,而且很可能是向国外投资者发行债券(鉴于日本人口结构问题导致个人储蓄减少以及重建需求)。而国外投资者则会要求更高的利率回报。
所有上述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加速已预计到的以下进程:日本国内储蓄水平下降、利率升高以及公共部门融资愈发困难。有理由假定日本央行将介入为政府融资,这将导致日本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历史上,这一方法总是导致通胀加速。如果金融市场参与者乘此机会借入日元并投资于其他资产类别,以从预期的贬值中获利(即所谓的套利交易),那么将刺激产生新的资产泡沫,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和股市领域。
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间接影响将引发中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社会动荡。如果社会动荡蔓延到主要产油国,则将导致油价进一步走高,发达国家将重回衰退状态。所有这些情况发生的背景是,处于“双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将会被巨大贸易失衡和巨额债务所笼罩。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央行将继续增加货币供应以推低利率,甚至可能开始积极推行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并购买政府债务。但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因为这类政策将推动通胀进一步升温。
真正的风险在于,日本发生的可怕灾难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日本。日本危机将使已经存在于全球经济的恶性循环加剧。我们应为未来几年全球货币基数的迅速增长做好准备。货币增加将导致公共债务与通胀压力增加,并产生金融泡沫,这将会对全球金融系统的完整性带来威胁。各国政府和央行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企业也同样要保持警惕。所有企业现在开始就要做好“通胀准备” ,评估企业抵抗通胀的能力,并拟定一整套保护企业免受通胀负面影响的计划。最终,日本地震将不仅仅只影响日本,还将会影响我们所有人。
(Daniel Stelter是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是BCG企业发展专项的全球领导人,常驻柏林办公室。他还是《加速走出全球衰退危机》的作者之一。)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