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视《对手》:该不该送中学生出国留学

2011年05月06日 14:14 来源:CCTV

  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190.54万人。去年一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继续保持着留学生输出全球第一的地位。其中,低龄留学生的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占总留学人数的19%,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而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也增加了一成多。小留学生们已经逐渐成为留学大潮中的一支生力军。从最早的公派留学,到后来申请奖学金出国念研究生,再到念国际学校,现在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路显然是越走越宽了。但家长们花费巨资,寄予厚望的孩子,留学深造,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未来呢?这几年的事实表明,留学大军中有人成为炙手可热的海归,也有人成为无人问津的海待。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他们的差异? 他们能在出国潮里游到对岸吗?该不该送中学生出国留学呢?敬请关注《对手》5月6日晚21:55分的《该不该送中学生出国留学?》

  辩论过程中多家财经媒体记者以及现场观众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质疑。针对《该不该送中学生出国留学》这个问题《对手》展开了一场激辩,就“中学生出国留学是否增加孩子成长的风险?”、“中学生出国留学能提高孩子未来的职场竞争力?”、“送中学生出国留学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吗?”等三个方面的辩题进行了交锋。红蓝方嘉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红方嘉宾认为中学生出国留学加速孩子成长,提高自我管理、学习能力。蓝方嘉宾却对过早出国的行为嗤之以鼻,本期《对手》的精彩辩论将为您剖析中学生留学之路的利与弊。欲知双方嘉宾有何精彩表现,敬请关注5月6日晚21点55分央视财经频道《对手》节目现场揭晓《该不该送中学生出国留学?》

央视对手栏目合作央视对手栏目合作

  主要观点:

  韩悦:黑格尔有一句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在有一种现象,越来越多家长喜欢把在读初中的孩子送出国去。在2009年有一个调查,调查中国1800多名学生,其中有76%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有过低落或者烦燥的情绪,在这里面有85%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情绪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所以现在有很多家长做出这个考虑,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不同的教学体系上以一种全面发展的状态来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先从德来说,在国外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可以在领导能力、团队能力、公益心上得到培养,而不是以成绩为导向,在智来说并不是以高难度作为追求学习,从体来说,从劳来说,没有学业为唯一的目的,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认为出国留学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

  孙虹钢:出国留学这是咱们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的,关键是中学生要不要出去,一般中学生都是16、17岁,中国古书皇帝内经讲,讲女孩27天规制,男孩28天规制,开始变化的时间,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是身体发育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不跟家长在一起,把孩子扔在万里之外,在那里进行学校的折磨,对身体的成长不是很有利。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管心智上叫摇摆期,叛逆,没有方向的叛逆,没有新的价值观树立,在这个时候其实特别需要家长,特别是母亲、父亲、老师来给予他贴身这样的关爱和教育的时候,对孩子心智发育不利。

  尉小珑:提到职场竞争力,如果在适当的年龄,适当的时机,我们的高中生孩子能够出国去接受一定留学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专业,经受过我们多元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世界文化这样一种文明这样的孩子,应该说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多元。他们的意识更开明,同时他们的能力更多样。特别是在一定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们接触多元化以后,他们进行了文化比较,在这种前提下,这些孩子会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本身角度去集中外之所长,集中西之精华,在这种情况做出决策会更睿智,如果一个团队他们做决策,会在这种引导下能够得出有利于团队和个人发展这样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王韦铭:现在中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我们中国内地社会的剧变,导致了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实际上原有的竞争能力在逐渐被弱化,就业态势不容乐观,因为他们本身来,基本上都是那种零经验,回到国内,自然由海归变成海带。还有最后一点我们家长送孩子出国,完全因为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本身是个战略目标,需要多种途径选择,我们知道出国留学并不是唯一途径,在这里任何家长和孩子,送孩子出国是一场豪赌,我们认为这场赌完胜的比例不大,如果完败当产支付的是一个家庭未来和孩子所有未来。

  张景岫:我想去考虑中学生留学一个性价比,肯定要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他的获得是什么,他的产出是什么,我认为起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当今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教育的全球化,我们国家的工程教育为例,我国的工程教育已经妥协华盛顿协议,我们国家的工程人才的培养,也要按照世界的标准,去进行培养和生产。那么让孩子具备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包括一个语言上的一个优势,在未来的职场当中,肯定会给他提供一个更为强大一个竞争力。中美教育是有它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表现在美国的教育部单纯以高考的成绩来衡量,我们国家有些人可能上不了清华、北大,也有这样的例子。到了美国之后反而能上得了第一名,对于这部分人来讲获取必然更大。最后简单说收入,我认为理性选择方式,比如短期流方式不一定一定是一个投入很大选择。第二,合理制定规划,控制你好的费用,也可以使你留学所花每一分钱都比较值得。第三点人民币的升值,大家口袋越来越丰厚,也给很多家庭在经济上留学不会给他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周成刚:首先我自己是一个留学生,我想从更老一个留学生说起,杨振宁,很多家长问他,什么时候出国留学是最好?他说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更多长时间生活在国外这个环境里面,那么你的孩子不是中学出去,不是出去越早越好,如果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回到中国,而且参与创业,而且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话,那么你最好读完了大学再出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最终出现问题是什么?可能是两头不靠,所以你仔细看一下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边,在企业界里边,最成功,包括那些已经留过学的人,很少有从小就出去留学的,从中学就出去留学的,无论是百度老板,还是张朝阳,都是出去读的大学博士生,我们今天生活这么一个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从财富和创造财富角度衡量,中学是花这么多钱出去,未来你在事业上尤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你要获得巨大成功可能性相对比较小,因为我们知道知识核心竞争力在国外,我们也知道中国基本是现在全世界都看好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谨慎思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