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巴曙松:本轮调控力度将小于2006-2008周期

2011年05月09日 12:39 来源:上海商报

  商报记者郭久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上海表示,从去年开始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力度可能小于2006-2008周期,也就是说加息次数不会超过7次。

  巴曙松是在“绝对收益的力量——2011基金专户创新投资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该论坛由中国金融交易所和国投瑞银基金联合主办。

  他认为,本轮宏观调控力度将大于2002-2004年周期,小于2006-2008年周期。2002-2004年两次增加存款准备金,一次加息;2006年-2008年19次增加存款准备金率,7次加息。

  这一轮调控已经10次增加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估计超过2006-2008年紧缩力度可能性不大。

  巴曙松分析称,本轮调控的主要目的是消化前两年大规模刺激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每当经济强劲增长之后,一般都会带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胀压力。中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是由食品推动的。从驱动因素看,2002-2004年通胀因为粮食带动,2006-2008年因为肉价带动。而今年的通胀更多的是因为蔬菜。相比猪肉和粮食,蔬菜恢复供应的周期最短。最新的情况表明,蔬菜价格在回落,粮食上涨带来的冲击,可能到下半年就能够稳定下来。

  巴曙松认为,CPI新涨价因素将逐步切换到非食品类价格和外部因素,5%左右的物价水平可能会延续到三季度。物价的压力从全年来看还是可控的。未来通胀新动力将是输入型通胀,“这个时期适当地加快升值,有助于抑制输入型通胀。”从一季度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外部不稳定性的冲击事件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紧缩力度、节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促使决策者在事实上预留了政策紧缩的缓冲空间,也导致了总需求并未如期放缓而是持续保持在高位、通胀水平回落不及预期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控制通胀的政策紧缩进入“加时”阶段。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期货市场的成熟化以及投资者套利需求的激增,国投瑞银将在做好业绩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开拓力度,继续推出各类创新型的期指专户产品,以借助对冲工具来对冲系统性风险的量化产品,让基金专户走上真正的绝对收益之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