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金白银狂泻 通胀预期减弱

2011年05月09日 14: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五一”收假以来,国际贵金属价格便一路回落,其中美黄金从1574.8美元/盎司的高点跌至1500美元下方,跌幅超过4%;美白银更是从49美元/盎司跌至35美元以下,跌幅超过27%;而国内炒作火热的白银T+D也从10元/克之上,跌破8元/克,每克下跌2元多,跌幅25%,截至上周五收盘依旧死死地封在跌停板。贵金属短期暴跌,一方面是对前期过度炒作风险的集中释放,另一方面表明国际经济环境也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黄金和大宗商品之所以共同走强,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国央行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五一”前大宗商品与黄金的走势开始出现分化:在黄金白银持续创出新高之际,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却表现疲弱,天然橡胶、白糖、棉花等已经率先出现大幅回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加息后,市场多头获利了结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市场也担心希腊债务危机和美国出台大规模的减赤计划将引发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进而削弱大宗商品的需求。

  4日摩根大通公布的4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3月份的55.7下降至55.0,这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表明全球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中国,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4月中国PMI为52.9,而3月份为53.4,回落较明显。显示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正处在适度回调过程中。4月份我国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回落,至66.2,回落幅度2.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3个月回落。显示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继续呈现减缓迹象。这一点在我国期货市场早有征兆。有色金属、棉花白糖、油脂化工等期货品种已经连续三个月从高位回落,由于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能提前反映商品现货价格的变化,所以虽然CPI还在不断创新高,但我们预计5月、6月之后CPI可能会逐渐回落,国家控通胀的政策由于累计效应而发生作用。

  如果物价指数开始逐渐走低,那么贵金属的避险保值功能就会大大减弱,市场对贵金属的炒作也就走到了尽头。另外从供求关系上看,二季度历来是黄金首饰的消费淡季,所以贵金属的商品属性更不可能掀起炒作的浪花。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不要被前期贵金属价格的暴涨冲昏头脑,以为黄金白银价格调整后会再创新高。也许这种情况会发生,但我们从各方面来分析,黄金白银再度暴涨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值得去博。目前拥有贵金属资产的,适当出手一部分可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经易期货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