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走进中关村科学城

2011年05月09日 16:06 来源:《国际融资》

  ● 话说中关村科学城

  ■本刊记者 艾亚 孙艳

  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一直是领航中国创造的那面风帆。如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中关村科学城”,作为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技研发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再一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我们看到,自2010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陆续已有34家中央企业和高校院所分3批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28项规划建设项目正以“中关村速度”全力推进,航空航天、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城市运行管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依托建设项目单位密集落户中关村科学城,集聚效应立显。2011年4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有效链接、存量资源盘活三个方面,及时提出了19条具体支持措施。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将成为中关村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动机”

  中关村科学城:以机制创新盘活科技资源

  从地图上看,两条南北走向的中关村大街和学院路,再加上东西走向的知春路,三条路恰好组成了一个字母“H”,而这块区域也正是“High-tech”(高科技)的代表。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关村科学城“H”形空间格局将成为中关村示范区最核心区域。何为“H”形空间格局?即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的“中关村生命科学与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区”,以知春路为核心的“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以学院路为核心的“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形成一街两路“H”形空间格局。

  作为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中关村科学城是中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研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中关村科学城汇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重点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央转制院所等上百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以及航天科技、联想集团等6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两院院士523名,约占全国的36%。区域内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承担了涉及“核高基”、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讯、“大型飞机”等大部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核心任务,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关村”名见经传,那是1953年,随着中科院研究所的进驻,“中关村”开始闻名于世。1953年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大楼(即“原子能楼”)建成后,地球物理所大楼、化学所科研楼、生物楼相继在1954年、1955年、1956年建成,成为中关村地区标志性建筑。1956年“12年科技规划”制定后,一座座科研大楼、一个个研究所,在这块土地上出现,一大批科学家在这里工作和栖居。在这里,科学院配合“两弹”攻关,开创人造卫星事业,落实“四大紧急措施”,部署和组织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关村”成为共和国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科学基地。中科院有100多家直属研究机构,分布在北京的研究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关村”。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宦乡在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的信中第一次提出在中关村建立一个“科学城”的设想。他建议在科学城中“新事新办”,还试图为想像中的“科学城”做三件事,包括完整的科学城规划设计、应有的建设步骤和搞清楚政府在科学城中所处位置。由于设想仍旧是建立在改善旧秩序基础上的建议,在当时市场经济发育早期根本无法实现。

  而今,近30年的跨越,中国市场经济已进入较为成熟快速发展阶段,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中关村核心区庞大的科技资源,让这些科技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对接,已成为摆在北京市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关村能否承担起国家科技兴国领航之重任,能否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又及时制定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具体措施。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纷纷要求通过合作共建、创新机制、转化项目支持等参与中关村科学城项目建设。目前,已有34家中央企业和高校院所分三批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有28项规划建设项目正与签约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研究创立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工研院、中科院北京分院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机制,有7家高校院所的47个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开放或共建研究机构。

  “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努力开展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不断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充分发挥创新源头作用,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2010年9月2日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启动建设项目签约揭牌大会上,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表示。当日,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北京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1个建设项目率先启动。

  预计到2015年,中关村科学城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度聚集并引领世界前沿技术的区域,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强大引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中关村科学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并要实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85%的目标。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从一开始就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切入点,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为重要抓手,通过资源优化整合、体制机制创新、城市规划管理创新,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活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地标。

  由于中关村科学城从规划之初就在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自2010年9月第一批项目签约取得集聚效应后,2010年12月,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及时跟进启动,其中最抢眼的就是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等机构或企业的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让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化项目在中关村科学城落地

  在科学城的中关村大街主干道沿线,云集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所属研究所等多个国家重点高校和研究院所。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建设项目单位,中科院多个院所的产业化项目已正式启动。比如,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的超级云计算中心。再如,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包括核医学、核辐照、核探测等三大类民用核技术产业化。还有,清华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化项目以及智能化微创手术装备与系统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清华大学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超导滤波器、动力锂电池等多个项目也已启动产业化。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关于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高纯多晶硅生产新技术、动力与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可编织柔性纤维太阳能电池、GaN基半导体材料生长与光电器件、低成本柔性有机光电器件等5项新材料项目也已启动。

  看航空航天技术在知春路怎样放飞

  在科学城的知春路沿线上,分布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三大中央企业。该区域的定位是,依托航空航天与集成电路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目前启动的在建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北京市进行战略合作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的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按照科学城“中关村空间技术国际港”的规划设想,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将以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建成集研发、服务、营销、孵化、投融资功能为一体的航天技术和应用、航天服务核心区。据《国际融资》了解,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规划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物17座,其主要建设任务覆盖宇航、航天技术应用、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至2015年总经济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除此之外,由北京北航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通用航空工程中心及北京高等工程师学院构建的北京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将以“北斗大厦”、“蓝天大厦”一流的硬件环境建设,吸引、集聚航空航天、网络信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研发中心落户。

  在该沿线上,还集中了领先的集成电路技术资源,北京集成电路设计院、北京华虹NEC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都齐聚于此。通过项目推动,航天航空与集成电路企业可进一步加深合作,加快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

  走在学院路“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上

  按照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布局,学院路沿线主要发展信息网络,并着力打造以学院路为核心的“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

  学院路沿线目前启动的在建项目,主要集中在2010年12月第二批启动项目中。比如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信息通信创新园将建设两个研发和产业化基地:“TD-SCDMA行业信息化及增值孵化基地”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2亿元。预期年产值达百亿元。

  另外,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宽带集群创新园将开发基于TD-LTE的用于政府、公安部门、应急通信的宽带集群系统,提出普天宽带集群网络系统模型,主持国家宽带集群标准的制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和建设国家级宽带集群重点实验室等,还包括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与之匹配的资金支持。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将承建三网(指下一代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融合创新园。据《国际融资》了解,普天公司将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及市场推广、专业条件平台建设和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利税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入驻企业可达200家。

  彩虹集团公司将建立彩虹光电创新园,预计投资90亿元,在未来5年内,建成每年360亿颗LED芯片封装能力、年产600万片LED背光产品,以及一定规模的LED应用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将达到90亿元。

  中关村科学城:探索资源有效对接

  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与中央企业、高校院所合作的三种模式:共建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建设特色产业园,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模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促进战略性信息产业发展的模式。

  模式一:联手共建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关村以加快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工程技术创新为目标,支持中关村科学城高校院所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一批面向产业需求的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抓手,通过推动高校内部科技资源整合,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探索人才引进和流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股权投资和股权激励、学研企合作、项目融资等方面的新型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截至4月,已签约的北航、北理工、北邮、北科大、北交大、印刷学院、中国矿大、人大、信息科技大学等9家单位完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具体实施方案。北航、北理工、北邮、北科大、印刷学院等高校与企业共建了25个联合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其中,北航与航天科工、中国商飞、霍尼韦尔、航元聚等企业共建了9个研究中心,北邮与诺基亚、梅泰诺、法国电信、美国高通等企业建立了10家联合实验室。

  模式二:以特色产业园建设聚合新兴产业

  为了充分用好盘活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技资源,北京市对科学城产业发展关键领域作了明确定位,在全市范围布局了一批央企、院所和上市公司的研发基地和运营中心,引导产业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升级和辐射带动。自2010年9月以来,重点推进了航天科技、中航工业、国机集团等16家单位的特色产业园建设。其中,理工科技大厦、北航世宁大厦等7栋楼宇已基本完成改造,北邮感知大厦、北科大祥云大厦、大唐信息通信创新园信息安全大厦等5栋楼宇已基本完成建设,普天集团三网融合园已开工建设。同时,在云计算、物联网、导航位置服务等重点领域,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云计算产业基地、北斗大厦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创新。

  模式三: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户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坚持需求拉动创新,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支持高校院所与外部资源有效链接,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资源的深入研究,盘活存量空间资源,通过支持一个项目建设,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自2010年以来,百度的大规模数据超链分析搜索服务、创毅视讯的无线通信芯片及终端产品、亿赞普的互联网云媒体传播解决方案、优视科技UC浏览器、恒泰艾普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平台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普罗吉的国家一类抗癌新药、计算所龙芯产业园、中视中科激光显示产业园、化学所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制版产业化等项目已落地科学城。据《国际融资》了解,北航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型技术产业化、普天科创的高清数字电视编转码器和单频网适配器、涡轮叶片热涂层制造产业化基地等17项产业化项目目前正在推进,其中的14项目将由北京市重大科技成产业化统筹资金给予支持,支持金额7359万元。

  由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牵头,会同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组成设立的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积极创新中关村科学城工作机制。在联合工作机制下,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专题调度会、科技成果对接会,以及需求和项目申报受理、上门对接调研等方式开展工作,收集整理了区域内37家大学、97家科研院所和央企、14家市属企业的创新情况,遴选了3批签约项目,组织编制了云计算、导航位置服务、信息服务、物联网等产业链规划。自2010年9月至今,短短8个月时间中,中关村科学城已“旧貌换新颜”。

  到2015年,中关村科学城将基本完成区域空间资源改造升级,成功创制一批重要的国际技术标准,再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显现。对此,我们翘首期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