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将来需要更多现金

2011年05月10日 08:38 来源:东方早报

  陈序

  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承担更大责任,中美之间对全局问题的观点分歧也不再局限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焦点是全球通货膨胀的起因。北京认为,大宗商品这一轮牛市,源自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二次“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美元走软和超低实际利率,此二者令廉价资金充斥全世界。而华盛顿指责中国需求是问题关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受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支持,由固定投资和出口积极推动。

  不过,无论如何,北京断不愿意大幅加息或允许人民币快速升值,那样会重伤出口行业。而实施政府干预和价格管制,会在短期作用后加剧供应短缺,可能使通货膨胀更严重。北京已经转变了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临时刺激政策,但最高决策层遇上一个新的棘手问题——劳动力成本。

  三十年以来,中国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压低了整个世界的物价,尤其是美国人消费的众多商品的价格。由此,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被抑制。美国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新产地的成本只有国内的20%或30%。在中国30年经济增长期间,以亿计的工厂和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农村地区的剩余农业劳动力。

  然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有研究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在过去三到四年被城市完全吸纳,工资水平上涨的压力开始浮现。为调和社会矛盾,也为增加内需,北京要求企业给工人加薪。工资上涨对中国国内外公司都有影响。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庞大的劳动人口将在接下来一两年内开始减少。有报道指出,年龄34岁以下的工厂工人已经短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以上群体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减少。要让一个数量不断减少的劳动力群体支撑一个数量不断扩大的老年人群体,必须提高薪酬水平。

  虽然在中国内陆地区仍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可适度缓解成本压力,但这两者都是救不了近渴的远水。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落后于工资上涨的速度。一方面,产能迁往中国内地,固然可以降低工资成本,但会产生更高的交通物流成本。面对中国工人工资不断上涨,不少跨国企业考虑把部分生产工序转移到其他仍有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体。但世界上没有一个类似三十年前中国内地的劳动力市场,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的剩余劳动力数量远远少于那时的中国。工厂搬过去以后,当地工资上涨速度将超过中国过去的工资上涨速度。同理,也因为没有其他国家具备中国目前的生产规模,跨国企业不得不将其生产工序分散到多个国家,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必然上升。

  此外,货币始终也是一个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元走软直接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人民币缓慢升值也令中国出口到其他市场的商品变得更贵。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今年美国进口产品的涨价幅度在7%左右,其在美国支出总额中的比例并不足以明显影响只有1.6%左右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实际工资几十年没涨,美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今不如昔。

  投资者不是政治家。不问原因,只问结果,通货膨胀的起因并不重要。对各位来说,只要知道廉价商品时代即将终结,将来的一切都得花更多现金去买就足够了。问题是,更多的现金从哪里来?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