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15:50 来源:《当代金融家》
From BRIC to BRICS
文 / 方舒婷
即便内部存在分歧,外部对其存在的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但仅仅从“金砖五国”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在华盛顿同时举行的货币基金组织会议这一点即可断定,“金砖五国”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争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1年4月14日,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此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最新加入的南非等五国首脑聚首,并在会后发表了《三亚宣言》。
从之前初登世界舞台的“金砖四国”到今天逐渐成熟的“金砖五国”,这个合作机制越来越吸引国际目光。而此次会议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新兴市场国家开始以多边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变革,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贸易合作、全球再平衡、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表达出越来越清晰的观点,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诉求,开启了全球治理框架的新篇章。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米·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的。“BRIC”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且奥尼尔在创造这个词时意在提醒全世界去关注这4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因为在他看来,这4个国家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称之为“金砖四国”。
这个颇具想象力的词汇一经推出,很快便风行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走向的最大预言。奥尼尔在那份至今仍为全球经济界引为经典的报告中预测,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而中国将在203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随着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G7财长会议2005年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棋盘因此重新部署。
中国的作用
同BRIC的其他成员国相比,中国毫无疑问是独树一帜的,专家学者早已就这一点达成了共识。恰如大卫·罗斯科夫在他著名的《对外政策》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国,BRIC不过是BRI,一种口味平淡、软绵绵的只有就着酒吃下去才够劲儿的奶酪。中国是构成这个组织的“肌肉”,中国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对BRIC的任何动议,中国都拥有绝对有效的否决权,因为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会议所作出的决定不会被当成一回事儿。究其原因,中国是最大的外汇储存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力市场,是“G2”之一。
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称,中国的经济比其他3个BRIC成员国的总和还要大。而且,中国的出口量和外汇持有量是其他3个成员国总和的两倍还要多。
从这个角度看,有些投资专家声称,从1999年到2010年,中国占到BRIC四国贡献的GDP增长的70%以上。因此,如果存在所谓的“金砖四国奇迹”的话,那么首先它一定是个“中国奇迹”。
南非成为新成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非于2010年12月正式获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由四国变成五国。南非媒体评论说,这是南非成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尽管南非自己对能加入一个独立于西方势力的组织欣喜不已,但由于中国近年超过德国成为南非最大的进口国,不少人担心中国邀请南非加入“BRIC”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南非的贸易。在峰会之前的早餐讨论会上,一些产业领袖毫不避讳地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会把经济利益和政治挂钩,使得南非的公司和职员都受到“中国制造”的威胁。
中国也通过各种渠道去释疑解惑,一如既往地向世界传达“和谐”的音符。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们在报刊上发表评论,认为新兴经济体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它们的合作,协调它们的立场,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政策的制定中去,惟其如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才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发展权。
但是,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金砖四国”的创造者奥尼尔却批评了吸收南非为“金砖五国”成员的做法。在他看来,南非无论是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还是人口规模上,都达不到他为金砖国家设定的标准。而且除了南非,经济总量更大、发展速度更快的墨西哥、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韩国也有兴趣加入“金砖四国”的行列。
然而,“金砖四国”选择南非并非出于偶然,考虑到南非是非洲大陆的代言人,它的胜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南非为了能达成心愿也作出了不小的努力,譬如它承诺将为“金砖四国”的贸易和投资进入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并成为四国挺进非洲市场的门户和中心。这对以国际贸易为生命线的四国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新鲜出炉的“金砖五国”,其实力的确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且五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从2001年到2010年,五国之间贸易年均增长28%。2010年,五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元。
在争议中前行
然而,在展望“金砖五国”的未来时,并不全是认同和期许。事实上,自这一机制诞生起,就从来不缺少批评和怀疑的声音。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源问题,在很多学者和经济学家看来,这是制约“金砖五国”未来腾飞的首要因素。一种批评的声音说,“金砖五国”的腾飞是基于资源可以无穷无尽被获取这样一种假定。要维持经济增长,许多重要的资源是必需的,如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有其他化石燃料,而这些资源的产量经历了生产高峰之后,在足够的新型能源开发出来之前可能就会出现下滑,这无疑会导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放缓。
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cs)也在它的亚洲版中大篇幅地分析了“金砖五国”,文章指出,在表面的一派和谐之下,各个成员国之间其实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在短期内,它们会发现合作其实并不如它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巴西曾经抱怨过中国在巴西的投资和廉价的中国产品对巴西的国内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巴西甚至加入了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的阵营,公开谴责人民币的低估。而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一直受到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目前的双边贸易只占潜在贸易活动的一小部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人口增长问题。俄国的人口已开始迅速缩减,而巴西和中国的人口增长在近几十年来也开始下滑。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
不过,尽管对“金砖五国”的发展存有疑虑,文章同时也肯定了随着五国影响力的扩大,它们有关全球金融和政治秩序改革的呼声将更具合理性。而且,“金砖五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之处使得它们之间的合作拥有坚实的基础。在本次会议发表的声明中,“金砖五国”同意在成员国之间扩大本币结算,进行本币融资,这是向潜在的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进行大规模资本流动发出警告,也是对拥有广泛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支持,这将为全球经济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
而就中印之间存在的贸易分歧而言,也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国都是人口过亿的大国,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贸易互补性。据预计,中印贸易总量会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这将更有利于中印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即便内部存在分歧,外部对其存在的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但仅仅从“金砖五国”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在华盛顿同时举行的货币基金组织会议这一点即可断定,“金砖五国”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争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兴经济体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它们的合作,协调它们的立场,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政策的制定中去,惟其如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才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发展权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