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19:5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雷士武报道
近些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年均输转农村劳动力就业60多万人,创劳务收入50多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劳务输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培训、提素质,抓典型、带输转,抓品牌、增效益,劳务输转总量和劳务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2008年以来,全市共输转务工人员179.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0.12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天水市针对劳务经济,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成熟体系。
首先是加强组织建设。全市113个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站长的“劳务工作站”,由劳务能人参加的“劳务产业协会”和“劳务信息联络站”等机构,为开展劳务输转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然后通过整合培训资源。经考核评审,把50所公办、民办职教培训学校、机构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并在86个条件具备的乡镇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以上。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农村大龄女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家政培训”和李兆基“温暖工程”、“品牌项目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加强了对重点群体的培训。
通过这一系列的真抓实干,成功打造了一批知名劳务品牌。2008年,“羲皇故里建筑工”等五大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2010年9月,“天水白娃娃”等六个劳务品牌获得专利证书。目前,全市已申报注册的劳务品牌有14个,确定推广的有28个。
在劳务经济不断扩大的同时,天水市不忘维护民工利益,不断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先后开展了《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2008年以来,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8件,结案率为100%。追发拖欠农民工工资987.45万元,在全市161家建筑行业中收取农民工工资保障金3064.96万元,有效遏制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依法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检查。在全市开展了依法征缴社会保险扩面专项督察行动。2009年天水市被国家和省厅确定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试点单位,天水市对1000多名业务人员进行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网络软件培训,安装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网络软件670户,为劳动保障监察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