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锦绣》:汉纳根家书

2011年05月12日 22:02 来源:《锦绣》

  汉纳根于1879年25岁时从德国来到天津,担任李鸿章的军事顾问,至1925年在天津去世。他一生四次来华,三次返回德国暂居,累计在中国生活了32年。他的黄金年华与天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他的家书,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映射了那段中国历史。

  汉纳根家书

  德文选编:雷纳尔·法尔肯贝格 Rainer Falkenberg(Hg。)

  翻译:欣悦

  报道:《锦绣》杂志

  1879年11月3日

  昨天对我是很重要的一天,德璀林先生介绍我去见李鸿章总督。我换了一套正式的礼服,在下午三点钟之前赶到德璀林的家里,立即跟着他赶往总督府。我们雇了两顶轿子。前面有一个人骑马开道,后面还有一个人保护。每顶轿子都有4个轿夫,另外还有两个人在旁边跟随。总共有14个人跟随着我们前行。这一路不容易,不仅路途较远,路也不好走,所以前面有人开道是非常必要的。

  从德璀林府出来,轿子先经过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居民区(译者注:即“租界”),这儿住着许多欧洲人,住宅大多是欧式楼房,内部非常舒适,院子里的花园却有一种中国格调。

  走了大约一英里半,路旁开始出现一些简陋的土坯房,再往前走才是天津老城。这里的居民非常贫穷,只有少数砖房混杂在土坯房中,有些泥屋看上去快要倒塌了。间或有一间砖瓦宅院就算是豪华的,中国的富人才能拥有这份奢侈。街道两旁房子挨着房子,门挨着门,没有英法居民区那样的宽阔街道和花园。一条条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巷子里,有许多人做买卖、劳作或游荡,……我注意到,他们看上去都很脏。

  天津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因此它有阴暗面也是合乎情理的。街道继续向城市纵深处延伸,这里有些房子外观要好一些,虽说不多。

  通过这些街道和小巷是一次很长的旅行。

  ……

  总督官邸是一套很大的用石材建的两层建筑,绘有珍禽异兽和东方图案,房间很多,还有许多高大的附属建筑,人们从大门外面看不出来里面住着仅次于皇帝的统治者。

  进了大门是第一道庭院,天津的官员们在候客室迎接我们。一位年长的中国官员非常友好,问候德璀林,又特意表示非常高兴与我认识。候客室的家具不多,沿着四周墙壁摆放着木质立板(可能是屏风),一排蒙着红色丝绸的座椅。每两个座椅中间摆放着一张小桌和一个大痰盂。侍者立刻将茶放在小桌上,茶杯很小。

  负责接待的官员引领我们穿过第二道院子,这里有许多肃立的中国人。他们的帽子上有长长的鸵鸟羽毛(译者注:应为孔雀羽毛),在大厅的门外排成两列。门口,一位带着羽毛帽子的人保持拉开门帘的姿势,一直到我们进入大厅。大厅非常宽敞,有两排圆柱。柱子内侧同样排放着一对对座椅、小桌和痰盂,只是比候客室的更大更漂亮。还有一张长沙发挨着墙摆放,厅堂一侧摆着宝座。宝座旁边有一个画架,上面立着一幅油画肖像,跟真人一般大小。德璀林先生告诉我,这是德国克虏伯公司老板送给李总督的礼物,是克虏伯先生聘请画家按照李总督的照片画的。

  我们在门的对面就坐,我坐在德璀林下方的位置。

  总督本人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他的身材很高大,即便按照欧洲标准也是个漂亮的男人。他蓄着灰色的翘胡子,穿着一件长长的灰色羔羊皮大衣,戴着中国式的帽子,上面有红色的缨穗和长长的向后垂下的羽毛。

  我们立刻起立向总督鞠躬,他笑着问候德璀林,像父亲一样拍拍我的肩膀,我又向他鞠躬。他再次很友好地微笑并请我们落座,让我坐在宝座旁边的位子上。这样我就坐在他的身边了。他请德璀林坐在宝座的另一侧。

  李大人问了我许多问题,我一一回答,德璀林时时给予解释,会见长达一个多小时。

  ……

  在回来的路上,我有了一种与来时不同的想法,觉得街道不那么狭窄,而且人们也不那么肮脏了。你们能想象吗?我又有了一个工作,不再是个没有目的地、无用的游手好闲者,并且我觉得我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修复。

  到了家,德璀林对我说:“你有理由感到非常满意。总督各方面都很喜欢你,你来得正是时候。昨天总督对我说,如果你很能干的话,在中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光辉的前程。”

  ……

  我有个请求:如果有人询问,你们可以谈论我在信中写的旅行、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等,但是关于我的职务的详细讨论、我对上级的看法等等,希望你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涉及。只说我在天津找到了一个与军事有关的工作,暂时学习汉语,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是德崔林叮嘱我的。以后,如果我的位子坐稳了,你们愿意讲多少就讲多少。长期以来欧洲人一直剥削中国,肆无忌惮地剥削,而且还将继续剥削下去。中国人对其他民族,甚至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是既羡慕又嫉妒。在这里也有欧洲人跟我竞争,我是幸运的,进入了一个前些年很少或是根本没有人工作过的领域。我想保住它,直到开出自己的天地。

  1879年12月3日

  虽然中国人看起来外表肮脏,但却有着善良的性格,特别是下层民众,这也是一些年长的欧洲居民的看法。尽管中国发生各种各样、反复爆发的针对外国人的反对行动,原因大多归咎于愚蠢的迷信以及中国民众的排外心理。这种说法一部分是有道理的。更好的解释可能是这些生性极端爱好和平的人民,一直以来从大多数外国人那里受到不好的对待和敲诈。每个外国人都认为在中国可以迅速获得巨大财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判断,若只是出于纯粹的博爱,几乎没有人会长途跋涉、忍受这样的匮乏和辛劳来中国。此外人们常说:“愚笨就会挨打。”但是人们不应该打愚笨的人,并指望他会由此变得聪明。而那些富裕和有影响的中国人,他们在这里或那里可能适时地以简单、和平的手段来制止胡作非为的事情。他们分享很多财富利益而不愿意花费时间、也没有兴趣关心同胞的痛苦。

  可能我们这一代就能看到这个庞大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帝国崩溃。不插手这个过程的人是幸运的。像德璀林和赫德还有很多其他在这里长期生活过并了解中国的人,他们相信中国会有个伟大的未来。他们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要对此做出评价,我必须考虑,我一直只是、而且也只能讲述天津和它留给我的印象。

  1879年12月5日

  到目前为止我住在旅馆里。德璀林的家里总是宾客盈门。不久,我将迁入总督给我作为津贴的官邸,我有了一所很好的住宅。

  不知道我是否已经提起过,这里的欧洲人都住在特殊的城区,就是所谓的租界,在距离河流上游两至三英里的地方,像所有中国的“城”或者大一些的城市一样被有垛口的高墙围绕着。城墙外有衙门或高级官员的寓所,总督安排一所这类的衙门作为我的住宅,为布置这所住宅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除了津贴上的优势,这所住宅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周围居住的都是中国人,使我能比较快地深入到他们语言上的难点中去。这要比住在租界里好得多。这里还住着两个欧洲年轻人,一个来自奥地利(是一个商人),另一个来自挪威(在海关供职),他们也是为了学习中文才住到这里来的。他们就住在附近,所以我在这里并不孤单。

  您放心,我没有留辫子。

  汉纳根于1879年25岁时从德国来到天津,担任李鸿章的军事顾问,至1925年在天津去世。他一生四次来华,三次返回德国暂居,累计在中国生活了32年。他的黄金年华与天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他的家书,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映射了那段中国历史。

  1879年11月3日

  昨天对我是很重要的一天,德璀林先生介绍我去见李鸿章总督。我换了一套正式的礼服,在下午三点钟之前赶到德璀林的家里,立即跟着他赶往总督府。我们雇了两顶轿子。前面有一个人骑马开道,后面还有一个人保护。每顶轿子都有4个轿夫,另外还有两个人在旁边跟随。总共有14个人跟随着我们前行。这一路不容易,不仅路途较远,路也不好走,所以前面有人开道是非常必要的。

  从德璀林府出来,轿子先经过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居民区(译者注:即“租界”),这儿住着许多欧洲人,住宅大多是欧式楼房,内部非常舒适,院子里的花园却有一种中国格调。

  走了大约一英里半,路旁开始出现一些简陋的土坯房,再往前走才是天津老城。这里的居民非常贫穷,只有少数砖房混杂在土坯房中,有些泥屋看上去快要倒塌了。间或有一间砖瓦宅院就算是豪华的,中国的富人才能拥有这份奢侈。街道两旁房子挨着房子,门挨着门,没有英法居民区那样的宽阔街道和花园。一条条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巷子里,有许多人做买卖、劳作或游荡,……我注意到,他们看上去都很脏。

  天津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因此它有阴暗面也是合乎情理的。街道继续向城市纵深处延伸,这里有些房子外观要好一些,虽说不多。

  通过这些街道和小巷是一次很长的旅行。

  ……

  总督官邸是一套很大的用石材建的两层建筑,绘有珍禽异兽和东方图案,房间很多,还有许多高大的附属建筑,人们从大门外面看不出来里面住着仅次于皇帝的统治者。

  进了大门是第一道庭院,天津的官员们在候客室迎接我们。一位年长的中国官员非常友好,问候德璀林,又特意表示非常高兴与我认识。候客室的家具不多,沿着四周墙壁摆放着木质立板(可能是屏风),一排蒙着红色丝绸的座椅。每两个座椅中间摆放着一张小桌和一个大痰盂。侍者立刻将茶放在小桌上,茶杯很小。

  负责接待的官员引领我们穿过第二道院子,这里有许多肃立的中国人。他们的帽子上有长长的鸵鸟羽毛(译者注:应为孔雀羽毛),在大厅的门外排成两列。门口,一位带着羽毛帽子的人保持拉开门帘的姿势,一直到我们进入大厅。大厅非常宽敞,有两排圆柱。柱子内侧同样排放着一对对座椅、小桌和痰盂,只是比候客室的更大更漂亮。还有一张长沙发挨着墙摆放,厅堂一侧摆着宝座。宝座旁边有一个画架,上面立着一幅油画肖像,跟真人一般大小。德璀林先生告诉我,这是德国克虏伯公司老板送给李总督的礼物,是克虏伯先生聘请画家按照李总督的照片画的。

  我们在门的对面就坐,我坐在德璀林下方的位置。

  总督本人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他的身材很高大,即便按照欧洲标准也是个漂亮的男人。他蓄着灰色的翘胡子,穿着一件长长的灰色羔羊皮大衣,戴着中国式的帽子,上面有红色的缨穗和长长的向后垂下的羽毛。

  我们立刻起立向总督鞠躬,他笑着问候德璀林,像父亲一样拍拍我的肩膀,我又向他鞠躬。他再次很友好地微笑并请我们落座,让我坐在宝座旁边的位子上。这样我就坐在他的身边了。他请德璀林坐在宝座的另一侧。

  李大人问了我许多问题,我一一回答,德璀林时时给予解释,会见长达一个多小时。

  ……

  在回来的路上,我有了一种与来时不同的想法,觉得街道不那么狭窄,而且人们也不那么肮脏了。你们能想象吗?我又有了一个工作,不再是个没有目的地、无用的游手好闲者,并且我觉得我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修复。

  到了家,德璀林对我说:“你有理由感到非常满意。总督各方面都很喜欢你,你来得正是时候。昨天总督对我说,如果你很能干的话,在中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光辉的前程。”

  ……

  我有个请求:如果有人询问,你们可以谈论我在信中写的旅行、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等,但是关于我的职务的详细讨论、我对上级的看法等等,希望你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涉及。只说我在天津找到了一个与军事有关的工作,暂时学习汉语,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是德崔林叮嘱我的。以后,如果我的位子坐稳了,你们愿意讲多少就讲多少。长期以来欧洲人一直剥削中国,肆无忌惮地剥削,而且还将继续剥削下去。中国人对其他民族,甚至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是既羡慕又嫉妒。在这里也有欧洲人跟我竞争,我是幸运的,进入了一个前些年很少或是根本没有人工作过的领域。我想保住它,直到开出自己的天地。

  1879年12月3日

  虽然中国人看起来外表肮脏,但却有着善良的性格,特别是下层民众,这也是一些年长的欧洲居民的看法。尽管中国发生各种各样、反复爆发的针对外国人的反对行动,原因大多归咎于愚蠢的迷信以及中国民众的排外心理。这种说法一部分是有道理的。更好的解释可能是这些生性极端爱好和平的人民,一直以来从大多数外国人那里受到不好的对待和敲诈。每个外国人都认为在中国可以迅速获得巨大财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判断,若只是出于纯粹的博爱,几乎没有人会长途跋涉、忍受这样的匮乏和辛劳来中国。此外人们常说:“愚笨就会挨打。”但是人们不应该打愚笨的人,并指望他会由此变得聪明。而那些富裕和有影响的中国人,他们在这里或那里可能适时地以简单、和平的手段来制止胡作非为的事情。他们分享很多财富利益而不愿意花费时间、也没有兴趣关心同胞的痛苦。

  可能我们这一代就能看到这个庞大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帝国崩溃。不插手这个过程的人是幸运的。像德璀林和赫德还有很多其他在这里长期生活过并了解中国的人,他们相信中国会有个伟大的未来。他们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要对此做出评价,我必须考虑,我一直只是、而且也只能讲述天津和它留给我的印象。

  1879年12月5日

  到目前为止我住在旅馆里。德璀林的家里总是宾客盈门。不久,我将迁入总督给我作为津贴的官邸,我有了一所很好的住宅。

  不知道我是否已经提起过,这里的欧洲人都住在特殊的城区,就是所谓的租界,在距离河流上游两至三英里的地方,像所有中国的“城”或者大一些的城市一样被有垛口的高墙围绕着。城墙外有衙门或高级官员的寓所,总督安排一所这类的衙门作为我的住宅,为布置这所住宅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除了津贴上的优势,这所住宅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周围居住的都是中国人,使我能比较快地深入到他们语言上的难点中去。这要比住在租界里好得多。这里还住着两个欧洲年轻人,一个来自奥地利(是一个商人),另一个来自挪威(在海关供职),他们也是为了学习中文才住到这里来的。他们就住在附近,所以我在这里并不孤单。

  您放心,我没有留辫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