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3日 20:29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谈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很多人和企业可能都会说:国外的政治动荡是突发事件,谁能预测到啊?无法预测,也就谈不上什么规避风险了。不过,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这只要进行适当的跟踪研究,海外投资的风险不仅是可以预知,也完全可从战略决策上加以防范。
事实上,中国在企业“走出去”时,基本遵循的是“政府指导、企业决策”的原则,采取三个方式:首先,政府会把所掌握的各种国别的风险情况提供给企业,把一些国家的情况分析预警信息告诉企业;其次,政府如何发现风险之后加以防范;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可见,中国政府近年在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外交、安全、商务等部门内部,在风险信息的监控和通报方面也建立了某种机制,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有通报机制。
然而,从利比亚危机事件来看,这种通报机制的作用还有待于完善,毕竟有70多家中国企业、数万中国人,基本上没有提前规避风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曾指出,目前的风险防范措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说,“我们正在总结,将来碰到紧急情况需要进行风险防范时,如何把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到企业在所在地注册,如何支持和指导这些企业按当地法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来保护自己,如何更好地进行一些诉讼保全等等。”
“这种一般性的商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的情报收集,以及事后信息通报式的传递和提醒,与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研究和风险控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企业防范海外风险、提前规避风险来说,基于跟踪研究的战略风险预警和控制,显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贺军解释说,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风险跟踪研究的机构,安邦研究团队认为,很多看起来“突然”发生的风险事件,完全是可以通过研究来提前预知的。
贺军认为,以此次北非国家的危机为例,北非国家如此大规模的动乱不是一天产生的,而是有着很长时期的量变过程。检索信息可以发现,这些出现政治动荡的国家,无一不是强势领导人长期执政的政权。本·阿里在突尼斯执政已达23年之久,被称为突尼斯的“强人”;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长达30年,是埃及近150年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领导人,被称为“法老”;也门总统萨利赫执政已33年,而他的总统任期要到2013年截止;卡扎菲更是一个执政期超长的统治者,他统治利比亚已经长达41年。
“长期执政、强势、独裁、严重腐败、失业率高企,如果这些因素同时具备,在国家政治风险分析中,这就是极为典型的风险案例。”贺军说,如果企业要投资这些国家,那么对于该国政治风险的评估权重就应该更高一些。如果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信息监控和专业调查,相信还会发现更多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相信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向企业提供战略风险研究和预警。
不过,正是由于国内企业和机构缺乏风险意识,或者忽略了相关风险因素,因而才造成了今天的困境。安邦研究团队在信息研究中发现,虽然中国一直视利比亚为“好友”,但中国在利比亚参与的主要是承建工程,直接投资项目较少。利比亚真正好的油田资源却被分给了利比亚一向敌视的美国、日本、欧洲国家,而中国的石油公司仅负责利比亚比较贫瘠的内陆油田的勘探,且规模不大。这显示卡扎菲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是极有限度的,利比亚只是在受美欧压制时,在政治上需要中国的支持,而在经济上,他更偏向于地缘上更加接近的欧洲国家。
在利比亚事件之后,安邦服务的一位在非洲有大量投资的浙商客户心有余悸地说,最重要的、最沉痛的回忆是,就是玩大投资的企业到海外投资,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控制风险,绝对不能只信表面的宣传,忽视了专业研究机构的提醒。“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企业对此并未当真,更没有从战略上来重视此事。”贺军说。
显然,企业没能获得有战略价值的风险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应该过了过去那种不闻不问、盲目闯荡的时期。上述缺失的结果,就是当危机“突然”降临时,不得不匆忙撤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