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袋子”变“米坛子”—— 湖北监利县农村土地整治带来的变化

2011年05月18日 11:0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5月的荆楚大地,莺飞草长,明净如洗的碧空下,一丘丘棋盘般整齐的农田连阡累陌,一条条笔直平坦的乡间硬化路四通八达,一处处优美整洁的现代化新农村宛然入画……名不虚传的“鱼米之乡”,以自己独特的丰饶和秀美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5月5日,中央媒体“土地整治万里行”采访团来到湖北监利县。

  借助政策平台,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结出土地整治新果实

  5月6日上午,当采访团一行来到监利县卸市镇杨湾村村委会时,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得知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到来,当地农民赶制了锦旗,由村党支部书记郑重交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周传垓手中。红色锦旗上“国土整理、造福百姓”八个烫金大字,凝聚着当地农民对惠农政策的感恩之情。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南端的监利县,是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发祥地。早在1988年3月,监利县周老嘴镇就自发设立了总面积37792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片,从此诞生了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20多年来,这项创举历久弥新:从单一的土地平整到国土综合整治,从零星的“小碎步”项目建设到整镇整村推进的综合板块建设,从国土“独角戏”到政府各部门“大合唱”……创新不断的奥秘在哪里?随行的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一语道破:“借助好的政策平台,不断对接人民群众的发展新需求,土地整治,发展空间无限。”

  平整连片的农田一望无际,四通八达的道路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涵闸、泵站点缀着密布的水网……站在毛市镇土地整理整体推进示范区现场,一派“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林成行”的“大农庄”风光尽收眼底。

  土地集中连片整治,昔日“水袋子”如今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米坛子”

  三年前,这个示范区还是一片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水袋子”。知情人告诉记者,那时候,由于当地农业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泵站涵闸老化,河道淤塞、排灌不畅、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农民常年受到外涝内渍的自然灾害侵扰,种田成本高、难度大、效益低,农民苦不堪言。

  而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地里忙活的年过五旬的当地村民胡道喜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家里的承包地都种上了优质双季稻,亩产增加到了1000公斤,收成稳定,收入翻番。”

  从昔日低洼易涝的“水袋子”到今日旱涝保收的“米坛子”,功劳归于毛市镇2008年开展的土地整理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站在示范区中坚实如磐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纪念碑旁,监利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吕才旺向记者们悉数“家珍”:整个项目总投资2.6亿元,集中连片实施了6个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7万亩。其中,毛市镇实施整理12万亩,全镇共平整土方72万立方米,拆并零星空心村75处,新增耕地3720亩,疏挖沟渠45.2公里,兴建泵站65座,涵闸385处,桥梁312座,硬化水泥路56公里,修建田间生产路64千米,种植防护林11.6万株。他告诉记者,土地集中连片整理,解了农民排灌的燃眉之急,项目区抗灾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现在项目区内的农田已被国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定为无公害生态农业基地,这里生产的优质稻米作为绿色食品畅销全国。

  村庄综合整治,昔日“血防区”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亮丽名片

  在毛市镇老河村,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条全长35公里的新农村锦绣长廊,沿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清洁整齐的村庄道路、水波涟漪的通畅沟渠、婀娜多姿的香樟垂柳……风景宜人,美不胜收。

  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2008年省级投资的仙洪试验区第一个整合土地整理、迁村腾地、一建三改等实施的村庄整治工程。2200万元的整合资金投入,令当地6个行政村、653户农户集体受益。项目所及之处,房屋刷白、道路硬化、水电配套、桥梁畅通、绿树成行,晒谷场、垃圾池、沼气池、园林圃……一应俱全。

  “这里已经成了我们新农村的亮丽名片。”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贺道功说,不少来湖北旅游的外地人,都喜欢在村庄住上一阵子。环境美了,也吸引了不少外村人在这里安家落户。

  解决基层所急,兑现农民所盼,采访团在监利所到之处,无不深刻感受到农民对中央惠农政策的感谢和对土地整治更大规模进镇入村的企盼。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监利县政府对土地整治情有独钟。近年来,相继争取纳入了“全省基本农田建设20个水稻生产重点县(市)”、“全省15个血防整县推进县(市)”、“全省14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市)”之列,2008年又被纳入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据统计,2004年以来,监利县共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8个,总建设规模75万亩,总投资10.6亿元。其中,已实施完成的项目16个,建设规模39万亩,新增耕地1.7万亩;正在施工建设的项目6个,建设规模20万亩,可增耕地6200亩;已立项待建设的项目5个,设计规模16万亩,拟增耕地5000亩。

  “土地整治就像‘播种机’,将中央的惠农政策实惠带给农民”

  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由县政府对项目统一调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金,坚持土地整治与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灭螺防疫、村庄整治“五结合”,整体推进县域国土整治。监利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道毅介绍,监利县土地整治的最大特色在于“整合”,“这种‘1+1>2’的整合模式,将土地整治社会效益最大化,给监利县带来了四方面利好。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旱涝保收面积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的灌溉率和机械耕作率达到100%,经改造形成的30万亩高产农田,成为监利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载体;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现代农业平台逐步形成。以高产农田为基础,全县建成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带和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改进后的高产农田,水稻亩产较前提高了25%,油菜亩产提高了20%左右,农田复种指数也大幅提高。四是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土地整治催生出了一批‘道路相通、田块规整、排灌自如、林风秀美、环境优良、人居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当地人告诉记者,在监利县,凡是有土地整治项目开工、竣工,当地老百姓们都会自发地买来鞭炮,敲锣打鼓地赶到工地现场鸣放,那场面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

  “土地整治就像‘播种机’,将中央的惠农政策实惠带给农民。”县国土局长周传垓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们亲眼目睹,土地整治到哪里,农民的欢声笑语到哪里。土地整治项目所到之处,解决了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不玩虚的,所以,它才会如此深得民心。”

  在土地整治座谈会上,福田镇茭牌村村民裴年宏即兴赋诗二首,表达了农民由衷的喜悦心情:

  “过去靠天收,现在人掌控。土地整治换新颜,荒坡变良田。沟挖深,护坡平,水泥道路通田间。抗旱排涝建泵站,旱涝保收增高产。”

  “花台溢香气,人行道宽敞。路灯一亮相街市,更有健身地,延年益寿青春不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策好。农民生活怎么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