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材科技涉嫌侵吞国有资产

2011年05月19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杨桐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家国有企业在几经转手之后竟然变成了私有资产。这说起来好像不太能让人信服,然而,日前就有媒体爆出即将在主板上市的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侵吞国有资产。

  5月20日,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A股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上市交易,证券简称为“东材科技”,证券代码为“601208”。东材科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绝缘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相关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东材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本公司前身为1994年12月在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2003年10月,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2月8日,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登 记 ,取 得 注 册 号 为510700180152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6880万元。经过转增股份,公司本次发行前的注册资本为22788万元。”

  但是,记者在查阅资料之后却发现,东材科技或有意隐瞒了其国有资产变成私有的过程。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曾有人举报东材科技在股权几经转让之后国有资产就变成了私有。举报信称,东材科技董事长、总经理于少波涉嫌侵吞私分国有资产,以广州公司为伪装,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自卖自买,5年增值36倍。

  资料显示,1994年12月,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设立,注册资本6537.3万元。1999年4月,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成为国有授权经营单位;1999年12月,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因清产核资等原因注册资本减至5418.83万元。2003年10月,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有限)。

  2005年5月,绵阳市国资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东材有限全部国有产权转让给广州高新,转让标的为绵阳市国资委持有的原东材集团100%产权。东材有限的转让价格被定为9280万元,而广州高新是唯一的买受人。这意味着东材有限的国资挂牌出售,只有广州高新一名竞标者,无人与其同台竞拍。

  国资转让成功之后,东材有限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在经历了广州高新分立为两家公司、引入创投公司、机构股东转让股份给自然人股东等方式后,国有资产彻底地被私有化了。而在几经腾挪之后,于少波也成为了东材科技的最大股东。

  对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资委有关专家表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不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他也就国有资产的改制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首先,公开转让国有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使国有资产出售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在买者和卖者的竞争中发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公开竞争拍卖过程中,会减少乃至消除国有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

  其次,企业改制操作要透明。企业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将企业改制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监督之下。企业资产清理、资产评估以及重要改制方案的实施等情况,要及时地反馈给全体职工群众。

  “虽然从2004年2月1日开始我国施行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批准的操作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转让,下一步还应在继续健全完善的基础上,着手制订出台《国有资产法》。”该专家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