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向农业强市跨越尚需再“给力”

2011年05月19日 00:36 来源: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胡增民

  “目前,六安市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面临着良好机遇。”六安市粮食局局长王勇在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六安市现有的基础和现实条件,完全可以在2012年实现‘粮食双百亿’工程目标任务。但不可忽视的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生产加工有“软肋”

   制约“粮食双百亿”工程实施有5个因素: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农业投入,但真正对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少,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投入更少,导致干、支、毛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农田排涝抗旱能力较差。

  技术力量薄弱。近几年,农业技术人员换岗、离岗、下岗现象较为普遍,基层农技站平均不到3人,很难进行种子、农艺、农机、土肥、植保等专业技术的集成组装,科技增粮潜力很难发挥。

  耕地逐年减少。1990年,六安市耕地面积670.8万亩,此后年均以4%的速度递减。

  水资源分配不均。六安市农业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70%以上,虽有六大水库,但仍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且水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雨季,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市有效灌溉且旱涝保收面积仅有400万亩左右。雨水集中的七八九月份,极易形成南旱北淹状况。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六安市粮食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保证粮食有序流通的市场体系。

  对上述问题,王勇持相同观点。

  “目前,粮油加工企业家族式经营模式占多数,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另外,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盈利水平低。”

  破解难题要“良方”

  实施好“粮食双百亿”工程,关键是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粮食大市向粮食强市跨越。

  如在推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拓展方面,深入实施优质高产创建工程,加快建设沿淮、沿淠、丘岗、外山区4大片400万亩的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和沿淮、沿淠2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确保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王勇表示,针对龙头企业不大,辐射力、带动力不强,品牌多而杂,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高,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链条较短,粮食转化率低等问题,全市粮食产业化工作将在5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抓住机遇。六安在加快发展、实现跨越,有很多机遇,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有融入合肥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有国家最近这几年出台一系列的奖励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机遇。六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大发展步伐。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在组织科技带动方面,产学研联合攻关方面,建设科技型企业;品牌带动方面,精深加工方面,技术层面上,搞科企对接,通过科技力量使企业产业化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服务和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把六大对接抓下去,为企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即工商对接、产权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园企对接、信企对接。

  第四,搞好园区建设。有的产业园区光有仓储,物流和加工还没有完善,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每个县都建一个园区,粮食就地转化加工。

  第五,做好利益链接。完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通过利益链接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使粮食产业化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