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友勇:循环经济海洋中“游泳”

2011年05月19日 00:36 来源: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胡增民

  从经营木材到 1台小型碾米机为农户加工稻谷,再到稻壳发电、生产淀粉糖系列产品,如今其成为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企业跃升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安徽友勇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友勇,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敢吃苦中苦,敢闯天下路”的创业精神,走出了一条有民营企业家创业特色的七彩之路。

  从放牛娃到企业家

  进入花甲之年的王友勇,出生在安徽省舒城县杭埠镇汪圩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家境贫穷,只读高小三年级的他,就开始放牛、务农。

   1991年在东拼西凑以及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他成立小型粮食加工厂,开始稻谷加工,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而且还有部分的盈利。“旗开得胜”的他信心更足了,1992年舒城县友勇精米加工厂成立了, 1998年正式成立了以大米加工为主的安徽友勇米业有限公司。

   在市场经济的大海洋中,王友勇是个“弄潮儿”。

   2005年投资新建安徽泰丰米业有限公司,2006年投资新建安徽泰丰酒店有限公司,2009年在舒城县开发区投资成立安徽友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组建安徽友勇集团公司。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质量是品牌的根基”,这是王友勇的企业经营理念,他从抓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入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创新并有效地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管理举措,确保了产品质量。

   如今,“友勇”牌香粳米已由过去单一品种发展成为“友勇”武香粳米、标一晚粳米、香糯米、猫牙米等系列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友勇”牌系列大米先后获得“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中国名优大米采购品牌”、“绿色食品”、“全国放心米”等荣誉。

  从稻壳“光明”到碎米“甜蜜”

  在王友勇看来,不能把粮食加工的废弃物稻壳白白浪费以及粮食副产品碎米作为原料出售给饲料厂,要走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之路,他开始筹划新的发展战略,

  2000年,友勇米业在全省乃至国内率先实施被科技部门、环保部门誉为科技型、环保型、节能型的稻壳气化发电项目,经过数年的完善与发展,公司现有的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6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 300万元。

  2006年10月,安徽省粮食局、省中小企业在合肥联合召开“安徽稻壳发电技术推介现场会”,王友勇向全省粮食加工企业现场推介稻壳发电应用技术,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王友勇是安徽稻壳发电第一人。”陪同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的六安市粮食局副局长刘忠平说。

  在充分了解淀粉糖系列产品的市场后,2008年3月,王友勇果断决定在舒城县经济开发区征地75亩,以碎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糖系列产品。

  项目建设期间,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数九寒天,王友勇吃住在工地上。2010年4月,总投资6531万元的年产10万吨的麦芽糖浆生产线正式投产。

  通过市场调查,王友勇再“劈风斩浪”,征地50亩,于2010年9月投资5000万元,新建二期工程——年产5万吨果葡糖浆项目。

  4月28日,粮油市场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二期工地上一片繁忙,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即将在6月份投入生产。“项目全部营运后,年处理碎米15.5万吨,生产麦芽糖浆10万吨、葡糖浆5万吨、蛋白粉1.5万吨,可新增产值5.5亿元、利税3750万元。”王友勇高兴地说。

  面对粮油市场报记者,王友勇笑了,笑得那么灿烂,但记者从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也看到了成功背后的艰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