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蓄电池行业进与退

2011年05月25日 18:09 来源:《浙商》

  “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重点在于小企业。”

  文 │ 本刊记者 俞越

  “我总觉得浑身乏力,头晕胸闷,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突然感觉喘不上气,然后惊醒。”受上述症状困扰许久之后,浙江台州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村民陶德明总算找到了问题所在。根据检测,他的血铅含量达到了591微克/每升,是正常范围的2倍多。

  截至3月22日,上陶村以及附近的浮排村、葛家村等三村共有501名村民做了血铅检测,血铅异常的有139人,其中儿童有35人,元凶就是建在村里的被列为重点监控企业的浙江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染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电池业首当其冲。

  3月28日,国家环保部等9部委联合召开2011年全国环保转型行动会议,将今年专项行动重点“剑指”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成为今年我国环保行动的首要任务。

  蓄电池行业成重金属污染祸首

  重金属污染,使得电池行业成为众矢之的。

  据工信部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预防方案》显示,电池行业重金属耗用量大,生产、回收、再生等环节重金属污染风险高。含汞扣式电池、含汞锌锰电池、镉镍电池废弃后作为普通垃圾处理,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

  电池专家、教育部华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善介绍,目前,在人们接触到的电池中,含有有害重金属的主要是汽车用的铅蓄电池和家庭摄像机等数码产品使用的镉镍电池,均已列入危险废物控制名录。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蓄电池行业市场研究分析认为,铅酸蓄电池属于高污染产品,其制粉和加酸两个生产环节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严重时会引起铅中毒或易导致酸雨的形成。  

  蓄电池行业污染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回收率不高,废旧铅蓄电池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铅的回收率不高,能耗却不低,应该升级换代。此外,应该坚决取缔手工式的铅酸电池再生“作坊”。

  电池企业的绿色革命

  有人说,没有蓄电池,就没有现代社会与文明。

  事实上,汽车、火车、通讯、照明系统等,以及飞机、坦克、舰艇、雷达系统……在二次电源中,铅蓄电池已占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蓄电池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产品出口不断增长,铅蓄电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浙商》记者从被喻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的长兴县有关部门获悉,近两年来,该县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迅速,并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已拥有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统计数据显示,长兴蓄电池产业规模产值已超过200亿元。除了电动自行车用铅蓄电池外,镍氢、锂电等新型电池产业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按照计划,2011年长兴县将着力拓展新能源的应用空间,扩大产业规模。到2012年,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领航企业超威培育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2010年,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超威集团销售额近70亿元,销量居同行业全国第一位,市场占有率高达18.3%。

  汽车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

  在“污染”这头拦路虎面前,蓄电池产业的绿色革命注定了要在艰难中前行。

  环保成企业发展门槛

  “污染”是铅蓄电池的“标签”之一。铅蓄电池的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一般情况下,铅与酸对环境与人身体确实都有损害。

  事实上,铅蓄电池是所有电池中回收率最高的品种,而且大企业生产过程对铅也已有严格控制。要切实解决的是铅矿开采冶炼中和废电池再生中的铅、酸污染;只要环保部门认真负责抓紧,问题并不难解决。

  “现在铅蓄电池都是密闭型。对于蓄电池产业可能产生污染的三大环节(铅矿开采、蓄电池生产、废旧蓄电池回收),开采与回收都是专业公司在做,我们只做生产环节,而在这个环节,污染是可控的。”超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超威的电源厂房,从极板到组装,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人装备严格,每一个工位都有吸风罩,厂房内没有刺鼻气味;而在厂房外,投资近千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利用。为了实现环保目标,超威累计投资5800多万元,加大了企业环保力度。超威在全国蓄电池行业首创研发成功蓄电池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和铅烟、铅尘净化回收处理等蓄电池环保设备,填补了国内电池行业空白。

  “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重点在于小企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的这个观点,众多业内人士表示认同。

  “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可以规范,小企业不仅扰乱了市场,导致价格竞争机制的混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形象。像天能、超威等国内大型企业的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使得这个行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是污水处理后的铅泥回收即可实现年收入两百万元,与环保设备运行的费用持平。而小企业根本不可能投入几百万元购买环保设施。”超威相关负责人说。

  “加大管理力度是对行业最好的支持。只有把不规范的剔除掉,规范的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张天任说。

  蓄电池高端市场上演争夺战

  虽然国内一些蓄电池企业产量高、规模大,但大而不强,80%以上的产品徘徊在中低端。而未来跨国蓄电池公司在中国抢占高端蓄电池市场,会极大加剧市场竞争。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将铅酸蓄电池行业明确为今年的排查重点。据此,全行业都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部分企业还面临着重新选址搬迁的问题。《规划》明确了内蒙古、江苏省等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份、138个重点防治区域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同时根据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情况划定了141家铅酸蓄电池企业、7个重点区域,开展铅酸蓄电池的综合防控。

  事实上,部分铅酸蓄电池企业对生产环境和环保设备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一些大型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甚至实现了零排放。但是在目前已发生产许可证的1700多家蓄电池企业中,环保设施有问题企业的比例依然不小。但通过加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顿,铅酸蓄电池行业洗牌速度会大大加快。

  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给蓄电池行业带来空前的机遇。过去10年蓄电池总产量平均增幅高于德、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蓄电池消费主要集中在汽车市场和摩托车市场,两者占据大部分比重,消费份额为74%;电动自行车市场占8%;出口占7%,其他用量占11%。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扩大,铅酸蓄电池更换频率非常高。因此,市场还表现出一种循环的需求模式,这将进一步刺激铅酸蓄电池产品在该领域的消费。我国铅酸蓄电池的市场需求以每年15%-40%的速度增长,产量连续多年超过3000万千伏安时(kVAh)。铅酸蓄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在近期国家产业发展中仍将占主流地位。

  国内大多数蓄电池生产厂的设备利用率已经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00%。通过兼并重组,蓄电池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在40%以上。目前,A股市场上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风帆股份。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风帆公司已将年产能提高了15%,技术改进主要集中在功率更高免维护的高端SLA(密封铅酸电池)产品上。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早已限制铅酸电池制造业在本国发展,转而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采购。目前,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出口国。铅酸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在2006年被取消,出口市场竞争力降低,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严重亏损甚至面临倒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兼并重组以及行业重新洗牌。

  曾经具有中国本土优势的汽车蓄电池行业,目前面临着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跨国蓄电池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美国江森自控公司、索尼、三洋、日立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市场从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NEC、博世等以生产软件与电器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到蓄电池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涌入,使国内蓄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虽然国内一些蓄电池企业产量很高、规模较大,但是大而不强,80%以上的产品徘徊在中低端,而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竞争力还非常薄弱。业内人士表示,跨国蓄电池公司在中国抢占高端蓄电池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根据华安证券等多家券商分析师观点综合整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