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MF总裁争夺战 中国应着眼未来

2011年05月26日 02:45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李响 张欣培 葛晓光 发自北京 上海

  往年的5月23日是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高潮时分,这一天法国媒体都紧盯金棕榈花落谁家,但是今年所有头条都聚焦到了一个62岁的老男人——斯特劳斯·卡恩的身上。《费加罗报》称,今年金棕榈的主角非卡恩莫属。

  也许卡恩自己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的位置。被指性侵犯女服务员在美国被拘捕的他,5月18日黯然辞职。

  此前一天,欧盟财长月度例会上相当多国家的财长表示,卡恩应该辞职,但是IMF总裁应由欧洲人继任。两天后,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声明中称美国正和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股东讨论新的人选。

  欧盟、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围绕IMF话语权的一场争夺战悄然展开。

  卡恩背后狼烟四起

  自1945年以来,IMF总裁之位一直由欧洲人把持,确切地说是法国人最频繁地担任了该组织最高领导一职。加哥大学教授、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詹表示,“一个领导近万亿资金、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一旦当选,他将会在IMF建立一个长期有利于其本国的政策导向”。

  “卡恩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他成功挽救了IMF的声望,以这么一个结果收场,对欧洲和法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不无遗憾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IMF在边缘化,对亚洲国家的援助条件非常苛刻,实际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危机。但是卡恩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处理得很及时,重新为IMF赢得了声誉。”

  张明的观点与许多中国学者和官员相一致, 5月1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卡恩被拘公开表示遗憾,指出在克服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IMF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论怎样,IMF日常工作还要有效继续。卡恩辞职后,原IMF副总裁、美国银行家利普斯基暂时代总裁职务。按照美国和欧洲分别统领IMF和世界银行的传统,目前这种局面似乎是美国完全压倒了欧洲,而美国财长盖特纳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对利普斯基的工作表示满意。

  欧洲的反应非常快。

  5月22日,法国政府首先表态支持法国现任女财长拉加德担任IMF总裁,随后两天内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主要国家都表明了对拉德加的支持,英国财长奥斯本甚至说IMF成立60多年,应该有一位女总裁了。

  欧洲急于保住IMF的主导权的意图非常明显。希腊、葡萄牙债务危机引发了欧盟债务危机,5月21日标准普尔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值此关键时刻欧洲不能失去IMF的掌控权。

  欧洲人着急,美国人态度微妙,而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则跃跃欲试。

  巴西政府官员此前公开表示,IMF总裁继任者应来自新兴经济体,而印度和巴西都是合适的选择。墨西哥表示称将支持该国央行行长卡斯滕斯为IMF总裁候选人。随后独联体国家、东南亚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人选,一场IMF的总裁争夺战硝烟四起。

  “欧洲已经把持IMF 65年,是时候松手了”,作为“金砖国家”一员的俄罗斯也行动起来。据《莫斯科时报》披露,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已推举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行长马尔琴科为IMF新总裁的人选。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IMF目前的权力架构依然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反映。”加哥大学教授瑞詹表示,“但这一次,新兴国家显然不再被视为陪衬,他们也想推出自己的候选人。”

  从技术层面看,IMF总裁的选拔过程其实很简单:执行总裁应该由执行董事会任命,而该董事会的24名成员代表了基金组织187个会员。这24位董事手中的选票份额则由该国,或者该地区在IMF中所占配额来决定。

  去年IMF进行了改革,出资比例发生了变化,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都进入到IMF十大股东之列。总的来说,世界上最大的7个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一共拥有44.3%的投票权。同时,世界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也上升到40.5%。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所持有的股份已经旗鼓相当。”芝加哥大学的瑞詹教授认为,“从那时起,这些国家便一直努力在IMF内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管系教授李稻葵则在自己的微博(http://weibo.com)上称这次IMF总裁争夺战是三国演义,欧洲、巴西、印度和其他小国,他个人不看好欧洲。

  欧洲依然占优

  “这些争夺都是浮云,IMF是成熟的经济组织,有既定的游戏规则,除非改弦更张,以往的游戏还会继续。”资深的投资界人士程先生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对南欧的援助不会停止,审查也不会放松。”他在伦敦金融城工作过十多年,对国际金融体系非常熟悉。

  张明同样指出IMF的运营没有太多的问题。“之前因亚洲金融危机处理得不好,IMF实际的可贷款余额在不断下降,实际上导致IMF依靠贷款利息进行运营遇到了很大困难。卡恩调整政策之后,IMF重获支持,G20峰会还决定将IMF的可贷款资源从2500亿升级为7500亿,目前已经达到5000亿。”张明如是对记者说。卡恩的成功政策无疑是会继续的,但是也正因为他成功地使IMF再度崛起,他被迫隐退之后,争夺这一宝座的斗争也异乎寻常的激烈。

  “我不认为这算是国际金融霸权争夺,概念太大,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争夺在国际重大机构的发言权。”日前参加陆家嘴论坛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教授黄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说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争取一下,但是机会很小,因为美欧占据了IMF最大的投票权,两家形成共识,还是会让欧洲人来做的。”

  张明也持同样的看法,他指出虽然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次IMF的总裁竞选也表现了这一趋势,但是目前仍然无法撼动美欧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秩序的改变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表示。

  事情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5月24日,中国、巴西等“金砖五国”的IMF直接董事联合发出了公开信,希望IMF的总裁能更有能力、更有代表性,国籍不应该是确定人选的标准。但是与欧盟迅速磋商形成新的人选不同,该声明并没有推举出具体的人选。

  澳门大学教授、澳门区域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伟指出,如果欧美没能协商出一致的人选,那么中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希望争一把的,“但是如果他们达成一致,新兴市场国家就很难插上手。”他在美国呆过多年,非常熟悉华盛顿的政治游戏规则。他告诉记者,“虽然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时候不能随便做判断。目前各方都是在利用卡恩被起诉这一事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中国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支持到一个能确保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候选人。”

  张明亦认为,这次IMF总裁竞争看似激烈,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各自为战,并没与推举出统一的人选,因而虽然欧洲势弱,但是最后应该还是能保住这个位置。

  事实上,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救火队员,IMF面对的最大麻烦就是欧洲债务危机,那么深陷债务危机、且内部利益冲突不断的欧洲能够领导IMF吗?“恰恰因为这样,所以下任总裁还得是欧洲人,因为只有欧洲人才能处理得好。”黄明表示。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刘作奎指出,陷入危机的是欧洲经济比较成问题的地区,英、法、德以及北欧国家的经济状况良好,“说欧洲的实力受损,重要性降低不符合事实”。

  中国应着眼未来

  不管欧洲也好,印度、巴西乃至土耳其也好,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使得中国在这次IMF的总裁选择中举足轻重。而随着林毅夫、朱民、魏本华等人相继在国际重要的经济组织中担任要职,也使得中国人何时能成为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领导者这一问题浮出了水面。

  “从长期来看,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经济组织的领导岗位,这肯定是长期的趋势,但是当下还不太可能由中国人领导世界经济组织。”张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目前在国际政治经济组织担任领导的人还是太少。”

  未来也许是不远的事情,但是当前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不容中国淡视。“总体而言,当前世界政治格局还是建立在主权国家间的基础上的,国际组织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很多大事单凭几个主权国家并不能搞定,必须要有国际组织居中调和。”王建伟表示。

  王建伟指出类似美国这样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并不怎么依赖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他们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撇开国际组织。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国际组织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中国想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一条必然的路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