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监会小企业“关门潮”调研:“比2008年还差”

2011年05月26日 08:39 来源:东方早报

  

银监会小企业“关门潮”调研:“比2008年还差”
调研组发现,煤价上涨导致发电厂发电成本高企,浙江一些电厂以检修保养为由“开三停一”、“停四开三”地规律性停电,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

  早报记者 张飒

  在融资难、用电紧张、人力成本高企及人民币升值的多重背景下,小企业生存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更令人堪忧。

  5月25日,在浙江省为化解小企业融资难举行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推进会上,早报记者获悉,中国银监会以及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上周专程赶赴浙江台州、温州等地实地调研中小企业“倒闭潮”。

  “小企业生存环境真的很困难,比2008年还要差,不过关门倒闭的现象目前看来并不普遍。”一位调研参与者向早报记者表示。

  这并非一家之言。据财新网报道,5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贸易金融发展研讨会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透露,工商联4月份在江浙对中小企业做了调查,企业表示现在比2008年还要难。

  温州民间借贷月息达9分

  霍建国24日称,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对温州3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企业接近亏损,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信贷方面。

  浙江方面已有行动。5月25日当天,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建行浙江省分行、浙江中安担保集团、全球网签署四方协议,共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网上服务平台。

  据记者了解,上述平台将分担部分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以部分求解中小企业融资这一老大难问题。

  因无法从银行获得持续的资金,温州商人吴志(化名)在去年末关掉其多年经营的体育用品贸易企业,“对我们这种抵押物很少的小企业来说,实际上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

  吴志说,他曾发起行业内的小企业以“联保”形式向银行申请过一笔贷款,随着银根越来越紧,“联保”的方式也不奏效了。

  某股份制银行浙江分支机构负责人透露,浙江部分商业银行在今年几乎没有新增贷款。据称,一季度浙江银行系统的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

  一些银行家已经注意到银根收紧之下中小企业资金链被紧绷的风险。他们说,在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拖欠贷款或者干脆不还贷款的意愿正在上升,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似乎正在冒头。

  “小企业贷款风险是与民间借贷成本正向相关的,我们注意到,民间借贷成本逐步抬头,甚至高过2008年,这是个信号,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也很高了。”一浙江本土银行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民间借贷成本已经超过大多数小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银行贷款到期,小企业宁愿不还银行贷款,也不愿借高成本的民间资金来周转。

  据报道,在温州,民间借贷成本已经到了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这种高息民间借贷基本是在熟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进行。

  相比之下,银行的借款成本要低许多,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已从去年的基准利率上浮10%-30%,提高至基准利率上浮70%左右。

  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不仅是高企的贷款利率,贷款以外的各种附加成本也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一企业主昨日为早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为从银行获得1100万元的贷款,他不得不满足银行如下条件——月息1分多、开办22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购买300万元的保险。

  另一位温州出口企业负责人则表示,以前融资是为发展,眼下融资主要是为维系生存。这位企业负责人正打算“引进一两个董事带点资金进来”,以缓解资金压力。

  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融资管理处刘树林指出:“去年全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仅12%左右。”刘树林表示,正在筹备设立的浙江省投融资协会,将进一步打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

  规律性停电:电厂“检修”

  更让中小企业头痛的是“拉闸限电”。

  “资金问题大不了利率高一点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缺电的问题最为致命,无法开工导致企业根本不敢接订单。”上述参与近日实地调研的政府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由于“缺电”、“限电”,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限产、停产。

  调研组发现,煤价上涨导致发电厂发电成本高企,浙江一些电厂以检修保养为由“开三停一”、“停四开三”地规律性停电,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

  据了解,“缺电”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非常大,对磷化工、烧碱行业影响较大。其中磷化工、烧碱等细分行业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高达60%,硅产业电力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40%~50%。

  轻纺企业多停产吃老本

  用工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小企业的成本压力。

  一位在长三角地区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表示,今年以来,工资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令不少大型贸易加工企业“入不敷出”。

  谈到用工成本上涨,该企业主表示,在通胀压力之下,用工成本已经不知不觉从去年的每人每小时4.5元涨到目前每人每小时6元了。

  据其介绍,用工成本提高,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令企业成本至少上涨30%,而出口方客户可以接受的提价范围不超过10%,“这种赔本的生意没有人愿意做,很多企业主索性把厂子关了。”

  据报道,青岛一家针织纺织品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原材料棉价涨了近50%,用工费用涨了30%,面对日益高涨的成本压力,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在此之外,还有国外公司“横刀夺爱”,上月一份200多万元的订单被报价更低的印尼公司抢走。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下降,原因在于原材料、能源购进价格的推高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企业成本压力增大。调查显示,88%的企业反馈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81%的企业反馈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

  前述企业主告诉早报记者,事实上,由于利润挤压甚至入不敷出,在温州、台州、绍兴等地,已有相当数量的轻纺贸易企业“关门”,也有一些企业还在艰难地“撑着”。

  据介绍,在关门停产后,这些企业主多数靠之前经营的积累继续“吃老本”,“有些能把厂房租掉,就以低价租出去,能转让的就转手卖掉。”

  囤铜炒房资金断裂

  针对“倒闭潮”,还有另一种说法。昨日有企业主对早报记者表示,直接导致小企业主资金链崩断的主要原因是温州商人此前大规模炒房囤铜失利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温州商人在2008年大量买进铜,在买入时看涨10万元/吨,可目前铜只有6万元/吨,没赚到,温州商人又把铜质押给银行融资做其他生意,但在银根收紧、经营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并未获得较好收益,导致资金链崩断。

  “年利率在4分以上,甚至超过一角的,均不属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有的是房地产企业接续资金链的需要,有的是地下赌场借赌债的需要等等。”温州金融监管机构相关人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炒房、高利贷、地下赌场这些在温州一直都有的,如果在经营环境好的时候,还不至于导致‘关门’,但是现在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银根收紧的环境下,有些企业就死了。”一温州企业主直言。

  官方“用数字说话”

  不过,针对上述关门潮的种种说法,官方频频“用数字说话”,加以否认。

  杭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处与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早报记者表示,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严重,属于正常的区间。

  另据报道,浙江与温州两级银监局联合出具的一份报告认为,虽然企业融资有压力,但未出现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温州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市私营企业注销户数534家,同比减少14.56%。但全市在册私营企业7.32万户,注册资金20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1%和28.37%。

  此外,温州经贸委3月底对全市855家重点监测企业订单情况调查显示,目前有九成多的企业手中握有生产订单,其中手持订单可供企业生产3个月以上的占23.9%,可供生产两个月以内的占69.2%。

  民间借贷利率的情况是,按人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口径显示(监测对象增加融资性中介机构),1-3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