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9日 05:42 来源:信息时报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湖北水稻生产第一大县的荆州市监利县,如果不曾经历过1998年的特大洪灾,国人对它或许几无印象。如今,这个县城再一次走入我们的视野,但让人尴尬的是,原本眼下正是防汛季节,大家却在忙着抗旱。“粮仓再也受不起折腾了!老天是在开玩笑吗?哪想到去年发大水,今年却是滴水未下。”望着已经荒废的田地,村民不断悲痛诉苦。
在冬、春、夏三季连旱影响之下的监利县,降雨异常偏少,境内江河水位大幅下降,垸内河渠、塘堰也多数断流干枯,旱情非常严重,致使全县农作物普遍受灾。记者昨日走访看到,农田大多数已处于“没水可喝”的境地,土地不是干裂就是长满野草,还没插下的秧苗被晒死在田野间。监利县政府通报称,据初步统计,目前旱灾造成的全县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5亿元。
□统筹 廖卓斌
专题撰文 特派记者 熊栩帆 廖卓斌 专题摄影 特派记者 萧嘉宁
“河水早就干掉了,老天爷又一直不肯下雨,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由我们瞎操心了!”在监利县汴河镇郑拐村,有不少像罗必连这样的村民闲在家中,由于农田缺水无法耕种,日历每翻过一页,他们的煎熬就加上一分。
“丰收河”没带来丰收
“往年河水都有三四米高,但现在一点水都打不上来,活了这么多年真的没见过”
53岁的罗必连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干旱,直至近日村中及周边的河沟和塘堰几乎全部干涸到底,他都
有点懵了。当记者问起村中的旱情时,他自问自答,“咋回事?真不知道!你说干旱嘛?要是以前说干旱,大家肯定以为是一个笑话,特别是去年这里还发大水呢!”
郑拐村旁边有一条河流绕村而过,不过如今河水已经干枯,河床显露,宽约十多米的河底都是些干裂的泥土和厚厚的青苔。罗必连走到岸边嚷道,“你看,这条叫作‘丰收河’,名字够好的吧!我们就是盼望丰收,不过今年丰收河却没有为我们带来丰收,因为里面没水了,附近农田全部没水可喝,活了这么多年真的没有见过。”
罗必连介绍,丰收河蜿蜒流经附近几个村庄,往年河水都有三四米高,大家都是从河里取水往田地灌溉,但现在一点水都打不上来,农田几乎都没有救了。
在监利县范围内,不仅丰收河如此,绝大多数河流也遭遇无水的状况,致使大量农作物失收。据了解,今年1月1日以来,全县累计降雨量仅24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95毫米,已为监利县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值。降雨严重偏少,加上持续的晴热天气,使得江河水位大幅下降,垸内河渠、塘堰多数断流干枯,其中较大的水系东荆河至今仍然全线基本断流。
而据监利防汛抗旱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各流域抗旱水源已全面告急。其中,监利县近10个乡镇已无外围水源,沿四湖总干渠的6个乡镇不久后也将无水可提。
田地干涸秧苗插不下去
因为没有雨,村民们甚至连田地也懒得翻耕,就算有雨来,秧苗到那时也没用了
而在汴河镇剅口村,村民方炎平也是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大雨降下,家里十多亩的田地,如今荒废已经将近半年。他介绍,监利县的农作物主要是以水稻、棉花、芝麻、黄豆和油菜为主,自己几年来一直都是在种植水稻。
记者放眼望去,如今的农田已是野草丛生,方炎平则坦言,秧苗是没法种下去了。“之前田里种的早稻也是因为干旱的影响,已经全部干死绝收了,到现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抢插中稻,但田里面的泥土都变得非常干硬,一点秧苗都插不下去,本来好好的秧苗全部都一直摆在那里,所以田地也渐渐荒芜了。”方炎平说,因为没雨,他甚至连田地也懒得翻耕,附近家家户户也是如此。
不过,事实是就算真的有雨下来,方炎平买的秧苗到那时候可能也已经没用。“一般来说,秧龄不超过50天,要是这个时间里不把秧苗插下,都会全部死光,但现在这些秧苗已经有45天了。”方炎平告诉记者,就他了解而言,在剅口村里面,每100户人中就只有40户人已把秧苗插下田里。
记者从汴河镇党委书记邹海滨处了解到的数据则是,全镇16万亩农田中,有0.25万亩早稻秧田、1万亩一期播种中稻秧田严重缺水,部分秧苗出现枯萎死亡现象;2.5万亩早稻大田、10万亩一期播种中稻秧大田除移栽早稻0.5万亩、一期播种中稻0.8万亩外,其余11.2万亩大田由于无法引水耕整,只能改种迟熟中稻。此外,3500亩二期播种中稻正值催芽泡种阶段,秧田无法耕整,还面临种籽难以入泥的困难。
农户连续两年遭遇失收
“改种晚稻最迟7月下旬就要播种,要是旱情延续,今年所有稻田就全部绝收了”
61岁的方顺孝是方炎平的邻居,他对农田收成已几乎不再抱任何希望。“秧苗都晒死了,同样是一根都没有插,全部烂在田里。”方顺孝和妻子李良娥带着记者去到田中,随手拔出一撮秧苗说,“这些秧苗的秧龄已经有50多天,都不管用了,到时候有水我们也是没秧可插。”
方顺孝说,现在可以考虑的就是改种晚稻,最迟在7月下旬就要播种,“要是旱情延续下去,晚稻还收不了,今年所有稻田就全部绝收了。”不过,方顺孝说,由于晚稻产量较低,投入很少,也不会有多少收入,而现在算起来,已经是连续两年亏损。“一般来说,一亩地的秧苗、种子、肥料、灌水、人工等费用投入1500多元,一季产量有千把斤,每亩纯收入就有1000多元,我们十多亩水田大概就有利润1万多,但这两年几乎是颗粒无收,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还有村民介绍,稻田出现干裂,大家需要重新翻耕,但翻耕后却会对粮食产量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我们只能改种其它经济作物,比如棉花、黄豆、芝麻等,不过要是旱情继续恶化,就连这些作物都不能改种。”此外,如果大量的早稻或者中稻需要改种迟熟中稻,种籽调度也存在困难。
监利县农业局局长李兴中也告诉记者,监利县作为全国水稻第一大县,至今受灾情况非常严重,农作物极有可能面临失收。截至5月26日,全县旱情仍然严重的农田面积94.03万亩,其中重旱40.01万亩,据初步统计,旱灾造成的全县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5亿元。
村民没井饮水也成问题
打一口井要2000元到4000元,因为太贵,村里打井的人并不多
走在汴河镇剅口村外的大路上,偶尔还能看到路旁会出现两三块水田,少数村民都在赶着往田里插水稻秧苗,相当显眼。但记者细问之下才知道,这里原来是虾蟹套养的池塘,但由于大旱逐渐干涸见底,虾苗和蟹苗纷纷死亡,村民才会将池塘改为种田。
目前,因为没有独立水系,除了将池塘改作水田,有极少部分村民为了保稻田用水,选择了打井,从地下取水用来灌溉秧田。不过,打一口井要2000多元到4000元,可以灌溉十几亩农田。方顺孝就说,“太贵了,村里打井的人都不多,而且我们就这几亩田,这个钱花起来不划算。”
而且,在农田用水告急后,现在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和饮水也成了问题。“真正用井水灌溉田地的还不多,因为这些井水还要顾及大家的日常需要。”从监利县出现严重干旱开始,方顺孝由于自家没有打井,完全没有水源依靠,因此就要每天到有井水的邻居家取水,一段50多米的路,一日要走至少七八趟。“没办法,现在整个村的人都是要像这样互相帮忙。”
据悉,仅汴河镇一个乡镇,目前就有3万农民存在饮水困难。监利县政府同样在想尽办法保水源,保证农民用水问题。对于没有地上水源的重旱村,将全力组织群众打机井,向地下“要水”。目前,监利县已按日增大井30口、小井100口的速度,打大小机井4100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