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低碳金融:低碳经济驱动力

2011年05月31日 00:54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杨志

  低碳金融:低碳经济驱动力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文

  大部分企业仍将低碳化经营视为制度和标准约束下的被动供给行为,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甚至把低碳化等同于履行社会责任,从而给自身带来了成本、技术和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实际上,从社会责任的本意来说,它本就是为其利润服务的,或者说,是与其利润紧密结合的。

  杨志

  低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可以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支持低碳技术发展,鼓励、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低碳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新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市场设计,以最低成本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碳排放,有效分配和使用国家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各种驱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杨志5月中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低碳金融创新有利于经济转型  《中国企业报》:低碳金融尚属于新生事物,您是如何理解“低碳金融”的?  杨志:我个人认为,在市场体系中,金融资本不仅是资源配置的主体,而且是资本增值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方向标。低碳金融是以低碳创新、低碳创业、低碳发展为目的的金融资本及其活动的统称。  低碳金融本身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中来,以规避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获取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这一方面改造了原有的金融交易活动,另一方面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碳市场。  归纳起来,低碳金融就是指服务于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与金融市场化解决方案。  低碳金融的参与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创投基金、对冲基金及机构投资者等,还包括市场其他服务提供者,如质量管理机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信息和分析机构、学术机构、数据库、开发代理机构。  《中国企业报》:目前在中国有哪些低碳金融方面的实践?  杨志:低碳金融的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造了原有的金融交易活动,另一方面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碳市场。  改造原有的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低碳银行、低碳保险、低碳投资这三种新的金融业务模式。  低碳银行是指提供低碳金融服务,实践低碳理念,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金融支持的商业银行业务。具体的低碳银行业务有低碳技术和项目投融资、银行贷款、碳银行理财产品开发、碳贸易产品服务、碳权金融服务和交易以及清洁发展机制业务咨询与账户管理、碳减排额交易等。  低碳保险是指从事转移气候变化给经济带来风险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具体的低碳保险业务有碳交易对象的信用担保、碳中和保险、清洁发展机制碳交付保证、排放交易保险、碳变成可保资产及开发巨灾保险、天气保险产品等。  低碳投资是指投资于气候变化领域资产或开发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业务。具体的低碳投资业务有投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产品、开发天气衍生品与巨灾债券、建立碳基金、为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交易服务、投资低碳技术与低碳企业。  低碳投资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表现为:帮助企业消除低碳生产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障碍,帮助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CO2排放;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低碳技术进行商业投资,拓宽低碳技术市场;开发新的低碳领域金融衍生产品以规避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低碳金融还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安排———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作为清洁发展机制的供应方与逐步探索自己的碳市场两个方面。  《中国企业报》:低碳金融催生了“绿色信贷”,这方面发展的情况怎样?  杨志:“绿色信贷”指的是在信贷审批中,对高耗能、高排放和落后产能行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实行企业名单制管理,控制、减少或不提供贷款。目前,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和判定标准,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大“绿色信贷”和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处于世界碳市场产业链底端  《中国企业报》:目前,中国的碳市场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杨志:在世界碳市场上,中国主导了清洁发展机制的供应方,但在全球碳市场上仍然缺少话语权,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截至2011年4月1日,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2947个,中国为1296个,占其中的43.98%(见图1);截至2011年4月2日,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为576398435吨CO2,中国为318649077吨CO2,占其中的55.28%(见图2)。这两项衡量一国清洁发展机制规模的数据都反映出中国是目前卖方市场的主导。  截至2011年4月2日,中国在联合国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量最大,占了79.85%,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这类项目开发的方法学简单,额外性易于确定,项目申报批准率高;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数量增长迅速。  表面上看来,中国主导了清洁发展机制的供应方,实际上,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隐患已经浮现出来,在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的同时,中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  中国所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它们的金融机构包装、开发,作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例如世界银行分析,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碳信用额的供求空间,预计未来欧盟配额的价格在35—48欧元,而核证减排量只有在12—20欧元。两者实质都代表1吨CO2减排量,但是存在着巨大价差。碳市场核心的话语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提供了产品,但产品的标准和评估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没有定价权,也没有完善的碳交易机构和人才,这里面包含着重大的系统风险和隐患。这就像中国为发达国家提供众多原材料与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再出售给中国高端产品一样,它们轻而易举地赚取了“剪刀差”利润。  《中国企业报》:针对以上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杨志: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金融市场中对金融资产包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权,例如世界金融市场中对石油期货期权产品的定价权。中国在石油期货期权市场上之所以没有定价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构建世界石油期货期权市场时,中国还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借助于新兴的碳金融市场,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建进程,提升定价话语权。为此,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如下几点。  第一,认识碳市场在引领节能减排技术和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认识积极参与构建全球性碳市场的战略意义,要尽快构建一整套与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来自强制性设立的排放上限,同时碳市场的运行更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第三,不仅要发挥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所、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在构建区域性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作用,而且要鼓励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构建碳交易区域市场。因为没有众多的区域市场,不可能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第四,要认识到构建信息平台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碳市场是与虚拟资本、金融创新、绿色技术(产权)、低碳信息咨询、新经济所需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等相关的信息经济市场。因此,只有构建真实而强大的信息平台,才能最终构建碳市场。  第五,积极构建作为碳市场雏形的碳交易试验平台;即一方面在目前排污权交易———主要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试点交易不断完善和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节能量等其他创新产品的交易,从而为未来进一步进行碳交易做好前期准备;另一方面在这种交易平台的技术基础上,加快与国外先进交易体系的合作。  第六,从区域碳交易体系入手,在东部地区采取更激进、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减排政策,这将帮助这些地区实现产业升级。西部地区采取温和的排放控制政策,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向经济体传递正确的激励信息,鼓励经济向低碳的方向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区域性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构建,使中国未来拥有区域碳市场,等条件成熟时再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统一的国内碳市场。  第七,中国还应该积极布局,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这是打破美元、欧元等货币制衡,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此外,中国还应在全球能源金融新博弈中争取主动权,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改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企业应成为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中国企业报》:低碳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您觉得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志:大部分企业仍将低碳化经营视为制度和标准约束下的被动供给行为,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甚至把低碳化等同于履行社会责任,从而给自身带来了成本、技术和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实际上,从社会责任的本意来说,它本就是为其利润服务的,或者说,是与其利润紧密结合的。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应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与产业领域,发展低碳经济是低成本而且有利润的。  《中国企业报》:企业在参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杨志: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经济实力上看,有关数据显示,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一位的中国石化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39.3%;我国零售业龙头百联集团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沃尔玛的5.4%。从科技实力上看,我国每百元能耗创造的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美国的5倍、日本和法国的12倍。  中国企业应用超前的眼光,认真研究“资本”、“网络”、“绿色”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三者构成的框架中谋求金融、市场、技术、制度及管理创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