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董国强:艺术品拍卖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2011年06月01日 1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日讯(记者 张翔)6月1日下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董国强做客中经网文化名人坊,就亿元时代下的中国拍卖市场谈了自己的看法>>>点击进入访谈专题页面

  

董国强:艺术品拍卖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董国强(右)做客中经网文化名人坊 王耀峰/摄

  

董国强:艺术品拍卖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董国强做客中经网文化名人坊 王耀峰/摄

  艺术品市场尚在初级阶段 为了钱入市并非坏事

  董国强首先谈到了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他表示,目前我国全民对艺术品的重视程度大于以往,艺术品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今天有很多人认为艺术品是可以投资的,因为市场经过过去十几年来的发展,成功的人很多,起到了示范作用,也让很多人从别人的成功中找到了信心,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

  尽管目前的市场可能会受到美术界人士的抨击,认为投资和投机的气氛过重,很多文化的东西被忽略,但是,董国强认为,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让人们抱着有责任的想法去收藏,是很幼稚的。让大家知道艺术品是可以投资的,即使主观愿望是为了赚钱,也比去干其他事情强很多,因为这在客观上对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董国强表示,当今的收藏家都赶上了好时候,因为价格的吸引,让很多好的东西能够出现在市场上。对艺术家来说,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作为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董国强说,从2005年匡时国际成立到今天已经六年时间,一场拍卖从最初设想的2、3个亿到目前的15个亿,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回顾艺术品市场五年间的发展变化时,董国强表示,五年前的艺术品市场和今天相比,首先是价格的不同,即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同。五年前,全国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不到100亿,今天加起来的成交额可能会达到500亿。其次是参与的人不同,从参与的人数来说,五年前的参与人数只是今天的五分之一。如同股市一样,涨到6000点的时候,交易所人满为患,跌到2000点的时候,交易所门可罗雀。因为市场价格变化,参与的人的热情也会发生变化,即便不参与,观望的人也多,或者说想进入的人也比以往要多。这个变化是五年前和今天最大的不同。

  董国强谈到,当前艺术品市场火热并不能说明市场存在泡沫,这是和艺术品市场的稀缺性有关的。他举例说,近日齐白石的鹰拍了4.2亿,如果这个东西没拿出来拍,可能今年春天没有能够超过过去价格纪录的东西。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就是东西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好的东西出来有好的价格,但一次拍卖里面没有明显好的东西,就不会有好的价格。不能说今年没有打破去年的纪录,就说今年的市场比去年的市场回调了,或者不如去年的市场了。应该关注的是大部分拍品的价格是不是发生变化。今年鹰拍了4.2亿,有人认为市场从1亿到4.2亿,一年之间涨了3倍,是不正确的。

  董国强接着举例说,有人认为去年一个傅抱石的市场拍了6000万,今年一个傅抱石拍了1000万,就认为艺术品市场下滑了。这同样不对。因为每件东西不能做类比。齐白石的鹰可以拍4.2亿,是因为这张画是蒋介石60大寿的时候,齐白石送给他的。所以不能因为明年拍卖市场上没有出现上亿的齐白石画作,就认定齐白石的市场价格下来了。

  每个艺术品的价格都是有特殊性的。大部分齐白石的作品是两三百万,大部分的张大千、徐悲鸿的作品也是两三百万。高价位会吸引社会的关注,同时高价格也会引起社会的误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价格还是普遍偏低。

  “富二代”将托起艺术品市场的明天

  董国强认为,总体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国外的市场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相比,差距很大。最大的差距就是该参与的人还没有参与,或者说绝大多数该参与艺术品收藏的人还没有参与这个市场。欧美,东南亚,包括台湾、香港,最有钱的富豪,90%以上都收藏艺术品,但是,我国可能是10%的富豪刚刚参与这个市场。董国强认为,剩下的90%的富豪,迟早会关注艺术品这个市场,会参与艺术品收藏。首先,富人参与艺术品市场,可以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会一步一步前进,如果说有钱人收藏艺术品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那么很多的有钱人还没有做这件事情。更高层次来说,富人收藏艺术品对文化会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他们得到社会尊敬的理由。

  当前很多有钱人在这方面,没有精力或者他们没有兴趣,但董国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相比其他市场来说,一年不到一千亿的资金是非常小的,所以前景很广阔。

  董国强表示,目前大部分富豪还停留在好车、好房子、游艇的消费上,还没有迈入艺术的殿堂。大部分富豪可能觉得买艺术品是玩物丧志,影响精力,富豪的大部分精力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艺术品的春天不是今天,可能是第二代富豪成长起来的时候。

  收藏如同像找老婆 追求最高境界的少之又少了

  在谈到对于艺术品拍卖的认知问题时,董国强表示,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大部分人买艺术品,想的是赚钱,是投资,没有想美术史一百年后对他进行评价,因为这个作品可能过几年就卖了,至于一百年后,美术史如何评价这个画家,则与他毫无关系。作为美术界的专业人士,作为市场评论人士,首先要看这个人买这个艺术品的目的是什么。就像一个人娶媳妇,如果目的就是想她能干活、生孩子,那就需要挑身强体壮的,如果有人推荐章子怡说章子怡漂亮,那与这个人也没有关系,因为他的目的不在“漂亮”。目的决定了买东西的选择。

  董国强谈到,今天的市场,大部分的人考虑是中长期的投资,甚至是短期投资。看重短期投资的人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更多的人买东西是从市场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美术史出发。但是艺术品价格和美术史价格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慢慢地不断接近,这与全民的审美是有关系的。就像今天的艺术品,比如瓷器,清官窑,如果从审美的角度,肯定不如高骨瓷器那么质朴,但是这些却卖得贵。当今说一张画好,其实已经不是这个画画得很好,而是这张画真能卖钱。一张画画五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那张画的艺术性可能更高,画五个小时,无非是画得满,市场卖得贵。这个好已经发生变化了。

  董国强认为,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不管价格的变化,只是喜欢。如果艺术品跌了,会高兴,因为还可以买,如果它涨了,当然也高兴。喜欢的人买回家是要研究要有人和物的沟通,这对他的生活和身心是起到愉悦作用的,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和古人对话的渠道,艺术品变成了载体,这当然是艺术品收藏的最高境界。但今天能够有这样情怀的人是少之又少。

  艺术品“造假”自古有 “拍假”在所难免

  当前假的东西上拍,没有一个法律的制约,这是绝大部分人不能理解的。一百块钱的假人民币都要判刑,卖一张假画,成百上千万,为什么可以不受罚?董国强表示,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历朝历代都有做假,明代就做宋元,清代做明代假的,这个是事实。拍卖公司没有能力完全判别,也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法律是认可科学依据的,所以法律是不会约束这种行为。

  如果认为某个东西是真的,凭的就是经验,买的人认可拍卖公司的认识才会买,如果认为拍卖公司说得不对,就不买。因为在买之前,拍卖公司会有几天预展,可以给买家几天时间判断。有时间让买家请自己信任的专家来看。拍卖前一个月会出拍卖图录,买不买是由自己决定的,拍卖公司只是一个平台。

  因此,拍卖公司不能保真也是就是这个原因。拍卖公司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艺术品的真伪,同时是买家的认可。所谓拍卖公司的品牌,是说这个拍卖公司上的东西,市场认为真假比例是多少。真的比例大,品牌号召力就大。假的比例大,这个公司也经营不下去。拍卖公司是靠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的。

  董国强表示,也有一些知假拍假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可能进入行业的一线,也不可能在行业中有竞争力。大部分的,好的负责任的拍卖公司都会在正式拍卖之前撤拍几件作品。就是他们认为东西可能是真的,但拿到市场上以后,专家给他们提意见,觉得他们看错了。拍卖公司要做长久,就要把住这道关。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