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21:18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近日,“2011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在京发布。报告对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四大板块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个A股市场市值管理绩效平均得分44.15分,其中中小板以44.89分的成绩居首;首次参与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创业板,价值创造得分44.80分,雄踞四大板块之首。
对此,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带进了资本市场,民营上市公司与生俱来的明晰的所有者结构与全流通时代强烈的市值财富意识产生共鸣,股权激励手段必然获得空前推广。
民营企业成股权激励主角
据了解,股权激励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即从最开端的的萌芽期到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冲动期,再到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之后的规范期,最终在2009年之后,随着A股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展、民营企业大量上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统计,从2005年初到2011年3月31日,沪深A股市场共有27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其中2009年共25家、月均2.1家,2010年共79家、月均6.6家,2011年前3月共39家、月均13家,呈现加速推广态势。
从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始终比较热衷于推行股权激励。2006年推出股权激励的42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达19家,占45.23%,其数量之众比央企(4家)、外企(1家)和地方国企(13家)三种所有制上市公司之和还多一家;2007年,在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有近47%为民营企业;进入2008年以后,这个比例更是直线上升,四年的占比从60%、92%、85%,升至87%。
施光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制度力量的认识将不断深化。作为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提升股东价值重要手段的股权激励,今后十年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股权激励促业绩提升
据了解,目前美国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实行了股权激励;欧洲多数发达国家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例超过80%;在亚洲,期权激励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十分普遍。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通过对美国38家大型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前后的业绩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每股收益、员工人均创利三项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在成熟市场就意味着市值的增长。”施光耀指出,把公司年度净利润的增长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作为股权激励对象解锁或行权的前提条件,股权激励的推出切实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公司业绩的作用。
数据表明,在2006至2010年这五年里,已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增长率有四年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有两年高出平均水平达30多个百分点。在这五年里,已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有三年超过全体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已推出激励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
谈到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意义,施光耀表示,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趋势,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又深入了一步,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在朝着夯实内在价值基础的方向上前行。
股权激励在我国尚不成熟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实践中也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促进上市公司市值增长初步显示了积极的作用。但施光耀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与成熟市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相比,不论是在股权激励的普及性、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科学性、还是在股权激励实施的积极作用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差距。
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也表示,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设计和运用得好,可大大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设计和运用不当,会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影响市值管理绩效。其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推出时机的把握以及相关措施的配套等,成为决定股权激励这一市值管理利器积极作用发挥的关键。
据了解,股权激励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务、会计、税务、人事、金融工作、业绩考核、市值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涉及股东、经理层、员工、投资者等各个相关方面的利益,如果某一个环节把握得不好,就有可能把股权激励这件好事办砸了。
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激励需要相关各方,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各司其职,从而形成合力,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