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21:17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周微 黄强 成都报道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开幕。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示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成果,交流保护经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参加本届盛会的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和表演、展演人员,国内各省区市的3000多名展示展演和展销代表。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表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积极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各国在非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届非遗节亮点倍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四川人民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尤其是抢救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非遗节的“国际视线”延伸
加拿大印第安吉特卡桑族歌舞、韩国农乐舞、泰国传统舞蹈……浩浩荡荡的天府大巡游,来自五大洲的表演队伍让观众目不暇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在非遗博览园里尽情狂欢。而国际论坛上,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使和国内外40余名非遗保护权威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贡献智慧,积累共识。如此种种交流融合无不显示非遗节的“国际视线”在不断延伸。
“这次天府大巡游,国外队伍数量比上届增加了7支,人数增加近200人,世界五大洲都有队伍参加。其中亚洲8支,欧洲8支,美洲2支,非洲和澳洲各1支。”非遗节开幕式暨天府大巡游工作部部长贾磊语气中满是自豪,“和上届非遗节比起来,发达国家的表演队伍数量有较多增加。此外,这次我们还特别邀请了7支与成都结为友好城市的表演队伍参加演出,表演风格更加丰富。”
成都国际论坛是非遗节品牌活动之一,而本届论坛,更是引起了联合国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派出特别代表率多名专家和官员出席第三届非遗节并参加国际论坛。今年是成都开展国际友城工作30周年,成都友好城市除了派出队伍参加大巡游外,更派出代表参与论坛讨论,展示其非遗保护成果。
此外,非遗产品展销区内,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等国的商品让游客爱不释手。非遗节上异国情调浓,处处都有“国际”身影。
非遗博览会推动生产性保护
色彩浑厚鲜艳的木板年画、漂亮玲珑的庆阳香包、华丽夺目的花灯……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博览会的非遗产品展销区游人如织。在这个5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里,荟萃了国际国内深受百姓欢迎的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和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如刺绣、编织、雕塑等。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团队各出奇招吸引游客,而游客也可以方便地购买到国内外的非遗产品。“拉动非遗产品销售和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是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说。“古琴博览会”是本届非遗博览会上的重要活动,8家专业乐器公司和数十位斫琴家携200余张新、旧古琴到会参展,这是目前国内最集中、数量最多的一次仿制琴展览。
“古琴博览会让市民亲眼见到了战国、周、汉、唐、南宋、明、清各代珍贵名琴及仿制琴,让更多人了解古琴,拉近了古琴和市民的距离,毫无疑问会助推其生产性保护。”琴学家唐中六告诉记者。
博览园开门 游客应接不暇
与非遗节同时亮相的,还有本届非遗节的主会场——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博览园核心区占地面积约614亩,建筑面积约33.6万平方米,是国际上最大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园区。由世纪舞、西城事、时空旅、百味戏、五洲情5个承载不同非遗文化的组团构成。
站在LED屏幕前,晃一晃自己的头,屏幕上的自己马上就会变出各种川剧脸谱——在博览园国际非遗博览中心传统戏剧区域内,如果说“电子变脸”让游客感到十分惊喜的话,那么,电子百科全书、“穿衣魔镜”、电子提线木偶等遍布博览园的高科技产品更让人眼花缭乱。“在本届非遗节博览会上,处处推陈出新,可谓高科技与互动体验的完美融合。”朱树喜告诉记者。
据了解,除了高科技产品炫目外,游客还可以在园内的非遗传习所向陶艺师傅学习泥陶制作,向竹编大师学习竹编工艺,现场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在非遗博览园内的“百家宴”美食街区及非遗博览中心的中华食苑,集美食制作技艺表演、风味品尝为一体的美食文化体验让游客的感官和味蕾得到极大满足——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四川龙抄手、天津桂发祥麻花、朝鲜冷面、北京驴打滚、广东大良双皮奶、韩国鱿鱼铁板烧、新西兰烤肉等中外名小吃,还可以看到丝绸上切肉丝、民间面塑、食品雕刻等精湛的餐饮活态技艺表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