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4日 21:58 来源:财新网
因首次出台政府现金补贴孤儿政策,专家称2010年为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但政府投入仍嫌不足
【财新网】(记者 戴廉)“独生子女”政策之下的中国儿童,几乎成了每一个家庭的核心。但在儿童福利专家看来,中国的儿童福利工作才刚刚起步。
“2010年我们称之为中国儿童福利元年”,在6月4日召开的《中国儿童福利前沿2011》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尚晓援指出,2010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是中国政府第一次直接通过现金补贴的形式为福利机构内外的孤儿提供制度性保障,标志着中国在儿童福利政策方面的重大突破。
该发布会也是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共同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儿童福利周”活动之一。
尚晓援指出,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历史来看,儿童福利从福利院内向福利院外进行扩展,是现代意义上社会福利制度的标志。而我国此前的儿童福利一直局限在对孤儿院内的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且以实物救助为主。
同样在2010年,卫生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的意见》,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在尚晓援看来,这些转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劳动力供求市场出现变化后的迫切要求。其中还蕴含着对儿童问题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即儿童不再是“负担”,而是未来重要的“人力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和儿童福利制度密切相关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相关的对儿童的各种福利支出,是私人领域的问题,所以尽量应该由家庭承担。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力资本的增值加速,劳动力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尚晓援说,“2010年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感觉到一个变化,在未来,儿童是中国发展最重要、最宝贵、但是又最稀缺的资源,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福利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国家必须在这个对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方面进行投资。”尚晓援说,“从积累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中国构建与中等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从儿童福利开始。”
尚晓援指出,在我国,家庭儿童福利提供的领域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养育、照料、医疗、学前教育和高中以上教育方面。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国家应该在儿童福利方面承担起更多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继续加大力度与强度”。■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