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文尔雅切忌说梅画饼

2011年06月08日 21:39 来源:《中关村》

  "Refinement" Should Not be Fake

  文  伊廉(北京) 图  李春晓

  鲁迅在《华盖集·后记》中曾说;那时的文化人,“大抵长袍大袖,温文尔雅,正如一个古之读书人”。时下的一些学者,虽然西装革履,可是讲话、写文章,仍承袭书生的迂腐气。温文尔雅,引经据典,亦无可挑剔;但“口惠实不至”,让人多有微词。宋代才女李清照留有一篇《打马赋》,打马游戏,其来久矣。在易安居士的笔下,却不乏人生哲理。文中有道是,“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国人中的社会精英,不着调的长篇宏论,往往是“说梅”“画饼”。聊以自慰不失为一种高尚;倘若借镜布道则是自欺欺人。

  我在《南方周末》中读到一篇关于中国贫困人口现状的报道:由于官方对“穷人”的标准有望提高,因之中国“穷人”的数量可能巨量增加。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穷人”标准是年均纯收入为1274元,全国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有消息传出国人今年的贫困线或将调至1500元,那末,贫困人口将增至9千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

  “穷人”标准与时俱进因时而异是一种进步。物价上涨,CPI跑赢老百姓收入涨幅,如果“穷人”标准不跟进,生活艰辛程度肯定加重,社会也就无法和谐。“穷人”标准不是官僚或学者坐在办公室或书斋里想出来的,应该根据社会大众的最起码生存需求来判定和制定。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衫不遮羞,行者无履,居者愁屋,生无伴侣……往往会把人逼疯甚至起来“造反”的。古之先哲们讲的“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都是基于社会稳定和谐的经验之谈。当今制定政策的官员和研究政策的学者们,应当“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惟有感同身受者,方能“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实,国人都很清楚,如果按照国际“贫困”标准衡量,中国应有1.5亿贫困人口。两会期间曾有代表建议,将现有“贫困线”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意见正确与否当然还待研究,采纳与否也可另当别论,但有一种“论调”却值得关注。一位学者称,“如果提得太高,会导致贫困人口数大幅增加,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可能不太妥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有学者为“体制”担忧,“经过20多年的扶贫,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反而更多了?政府不大好解释。”这一脉相承的两种“体制内的论调”,玩弄的都是文字游戏,真是荒唐得无以复加,让人莫名惊诧。难道“牧民者”可以朝三暮四地耍猴愚民吗?贫困与否不是“高官”“学者”指鹿为马随意划定出来的,而是要看草民肚子里的“货色”,老百姓的“脸色”……那是“生命线”的最低保障。

  一位经济学人义愤填膺地呐喊:“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政府年税收达8万多亿元,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其拟定的贫困线标准却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这难道还不让我们觉得羞耻吗?”“那种试图用维持极低的贫困线标准来‘减少贫困人口’,这种做法和论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粉饰’的言行,简直就是一种‘罪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难以计数的贪官不义之财追缴回来,把高喊多年不见实效的“三公消费”降下来,把中石化等“共和国长子”喝天价美酒、装天价吊灯、盖高档酒店的钱节约下来……总之,把“体制内的庞大利益集团”丢失的灵魂——“大庆精神”召回来,减少“可爱的中国”贫困人口数量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如果连这一最基本的革命目标都达不到,“辛亥革命百年”又怎样向先烈们和当今的老百姓交卷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