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5日 17:25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文/史兰菊
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压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政策,开始产生明显的负效用,银根紧缩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的资金紧缺现象大面积蔓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收紧流动性、对抗通胀,但同时也减少了银行的可用放贷资金,增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目前,持续调控的货币政策累积效应开始逐步显现,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贷额度,使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这对本来就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可谓雪上加霜。
中国有数以百万千万的人投身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当这种内生性的增长在民间积累起殷实的财富,就为真正藏富于民奠定了基础,提振内需、扩大消费也便水到渠成。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要从上到下转变观念,消除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误解,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为一种国家战略。
“国富”的发动机
中小企业一直是国家财富创造的主力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不仅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许多创新成果也来自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既然中小企业如此重要,那么,为何以往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在落实上会不尽如人意呢?造成政策落实现状的原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政策因素。
自身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制造业、商贸、餐饮领域较多。制造业受市场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无论产品质量、品牌、规模、市场,还是影响力,在竞争中均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内部制度、依赖于市场的惯性思维等,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获得政策支持的条件,也缺少主动寻求政策支持的动力。再有,就是一部分社会资金意图获得高利的趋向十分明显,对微利的领域不看好,缺乏长期经营一些微利产业的能力和意愿。
在宏观政策因素方面,像今年,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收缩流动性、提息、控制贷款额度等对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就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也增加了政府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扶持的难度。而且,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在组织制度、财务制度等公司管理方面不太健全,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资信评级较低、融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设计一些融资贷款品种,应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方面该有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等还存在着既往传统经济模式的烙印,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
在眼下比较困难的时期,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扶持。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日本和欧盟都在企业孵化器、融资等方面纷纷制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更是美国经济的生命线,美国有中小企业2500多万家,占公司总数的99%,吸收了53%的就业人口;美国96%的出口商是中小企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巨大。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设立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除此之外,建立了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主导的支撑体系。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由美国中小企业局、美国进出口银行、纳斯达克等合作构成。美国中小企业局与全美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技术合作、管理培训、信贷服务以及为,为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国富”走向“民富”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竞争力的关键。内需战略的有效推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等等,这些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充当主体,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才是中国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被遗忘的角落
货币流通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血脉,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正常的信贷供应量,是实体经济所必须的。一旦实体经济的货币流转体系断了线,将会引致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已不是“贷款难”的问题,还会造成资源和生产线的闲置,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增加负担。
做强做大对于国民经济具有支柱意义和先导作用的大企业,当然对;但如果认为中小企业无足轻重,那就大错特错了。政策转向,通胀依然猛于虎,外部经济环境也异常严峻。政策若继续深化,经济增速将拾阶而下,中小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要从上到下转变观念,消除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误解,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比如,在产业导向上,现在人人爱说“做强做大”,仿佛企业越大越好。殊不知,“大而全”往往是“大而弱”。别看央企利润屡创新高,其净资产收益率并未显著上升,低效或无效资产不少。
中小企业由于数量大、种类多、情况复杂,政策的制定比较宏观,很难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有所侧重或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可行的服务与指导,但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是政策应该努力推进的方面,可以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如可以提出针对市场容量较小的地域的策略、针对微企业的策略或针对有条件进一步发展的企业的策略等等。
在新兴地区,一些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政府确实有能力、有义务去培养,如家政服务业,政府鼓励社区去做就会有所促进。还有一些行业,政府完全可以放开,让中小企业像森林中的草一样自由发展、自由生长,适者生存。其结果,可能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造成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大环境要居多一些,所以就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而言,关键还是要遵从政策目的,把工作做到细处。一是要让中小企业能够知道和理解国家政策,并有意识地去利用政策;二是在政府最基层的执行层面能够把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工作目标来推进,并作为考核政府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
当前调控政策的两难选择,引起了各方关注。央行对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是极其慎重的,去年这个时候,为管理通胀预期,在启动加息之前,率先启动一些具有类似加息效应的政策,从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开始,主要从银行层面操作,紧缩信贷,减少短期信贷,也就是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度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
党中央、国务院也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前些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非工经济发展的36条,前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29条,加在一起这65条的内容相当充分了。但是突出问题是这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认真落实,很多地方都反映这个问题,如果按照政策措施,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没有得到落实。
因而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在很多方面,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忽视。有的负担很重,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有的企业没办法,只能去借高利贷,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既与其自身的“弱”“小”有关系,也与现行的一些政策导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还相对滞后,行政力量的干预往往导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致使小企业往往处于政策的弱势。
因此,缓解中小企业的“内忧外患”,除了这些企业自身要千方百计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降耗增效外,最根本的还有待于从宏观政策入手为中小企业分忧解难。比如政府如何放权让利,如何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等,都是放水养鱼的好选择。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很多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他们遇到的困难,很多是政策困难。浙江不少中小企业领导认为,现在有“五把刀”刺向中小企业:一是原材物料涨价;二是人民币升值;三是融资困难;四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五是税收政策改变;此外,土地供应紧张和一些行业的垄断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困难。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运营遇到了不少新困难和新问题,有些困难和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给予重视和解决。
政府部门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应该把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作为切入点,研究改革措施、解决办法,借以缓解中小企业的难题,从而促进改革、抑制通胀,确保发展的稳步推进。
金融体系在银根紧缩中需要对中小企业网开一面。出台一些辅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定,从银行中切出一定比例的贷款份额,专门用于中小企业的解困与发展。尤其为大企业配套的产品生产及中小企业进行的科技创新或产品升级转型等,更要重点扶持,可给予政府贴息或风险投资。还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信用担保贷款。
在开放经济体系中,汇率是重要的价格杠杆变量,其变动对于众多行业的经营效益都会产生影响。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以及市场预期造成的升值压力,产生的影响就严重度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为保护出口型中小企业利益,避免企业经营中不利因素的叠加,政府应指导行业协会等机构对汇率开展预测预告,帮助外向型企业提高对国际市场的把握能力。并需通过必要的减免税收等办法,使中小企业躲过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同时挤压。
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不完善之处,国家应该出台一定的辅助法规。应该针对实施《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自主权降低、职工留用与辞退过于自由以及过分限制加班和加班工资过高等,进行深入研究,出台相应的辅助办法,以保企业发展的稳定。尤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赋予比较灵活的用工办法。对用季节性临时工和钟点工、计件工的企业,做出具体规定。对劳动保险等“五金”的支付,也应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适时缓付或减付。
在政策上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正确引导,使其向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投,。温州市的游资高达4000亿元。为了使这些游资有处可投和解决进一步兴业的土地困难,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放宽中西部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激励和引导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向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投资,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也应主动出击,吸引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向本地转移。
要进一步克服垄断和搞好扶植中小企业的宣传,应从舆论导向上改变“扶大压小”的旧习,不能总说“大企业的产品优质”和“大商店的商品可靠”。广播、电视等媒体,要把好关,防止一些企业联盟垄断市场,促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
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如何把中小企业引回实体经济领域,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如何有重点的扶持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使资金和盈利迅速转化为投资和经营;如何通过财政与外汇储备的支持,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应该是我国下一步政策设计的新的着力点。
(作者单位中国商业出版社总编室)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