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业转型正当时 豫军全面起航

2011年05月10日 16:34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文/佳凝

  如果把河南产业经济比做一棵大树,那么,传统产业就是它坚实的根基和粗壮的主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门类齐全的传统产业支撑起了河南经济的大厦。

  然而,在知识经济渐渐走近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之时,对于河南来说,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能否率先崛起,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而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工业大省的主体——重型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相当突出,它们只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却不得不受制于产业链下游的买方市场,而且由于这种依赖,也在河南逼出一批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

  当前,河南已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工业在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周期性调整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在这关键节点,在这一新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谋划产业发展的已是河南的必然选择。

  老树发新枝  传统行业亟待升级

  河南的传统产业,我们曾为之喝彩,为之骄傲。

  然而,在来自国内外的各方挑战下,不能不承认,河南的一些传统产业,由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已经失去了优势和竞争力。当美国、西欧的知识经济已逐步成为经济主流,当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纷纷提出建立“光谷”、“硅谷”,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筹备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河南的许多老牌骨干企业还在使用着几十年前的设备,生产着利润微薄的初级产品。这自然难有竞争力。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挑战将会更直接,更广泛,更严酷。

  针对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等制约河南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河南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以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批“豫”字号企业更是应时而动,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老设备、老产品进行改造,让传统产业“返老还童”,显现出勃勃生机。

  另外,河南省是能源原材料大省,资源型工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大,而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占比尤重。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使资源型工业由“重”往“轻”走,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也已成为河南省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

  现在,以高技术和装备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占河南工业比重已达到22%。高技术产业年增速为15.6%,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河南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郜义说:“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最近,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年产10万吨聚甲醛项目产业升级重点项目也已经开始了试生产,所生产的聚甲醛从煤炭中转化而来,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硬度超过了钢铁,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电子等生产领域,目前,聚甲醛平均价格是煤炭的三倍以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年产6万吨的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到2012年底将真正形成亚洲最大的聚甲醛产品基地,产值可达到15亿元左右。”

  长城铝业公司,这家河南省有色冶金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注重运用高新技术促使产业升级,靠“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等新工艺,实现了扭亏增盈。三年间增产氧化铝60万吨,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五分之一,相当于为国家新建了一个大型的氧化铝厂。靠科技创新,这个曾是我省重大“亏损包袱”的企业,现已成为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

  这些事实,无疑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河南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科技革命并不是要消灭一批传统产业,而是使这些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产业结构之中,有的甚至成为某些新兴产业赖以建立的物质条件之一。”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龚绍东说,“传统优势产业是河南省工业的根基和基础,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经济增长性的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高级化,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以提升优化传统产业为中心内容的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工作,早在1999年就已启动,两年来,通过积极利用国家和省有关结构调整政策,河南省政府集中财力支持,已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00多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完成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700多亿元。仅去年全省就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63亿元,较上年增长26.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幅更高达33.7%。

  而比有形的成果更可贵的是,河南省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立足未来、切合省情的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路子,即突出比较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以产品结构的优化更新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升级换代产品,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科技进步原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积极利用社会资金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跨界整合   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抢占制高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加快推进产业产品转型,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已是当前河南省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悉,河南省未来将着眼于结构调整,力争使今年全省装备、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形成6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使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超过35家,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推动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

  在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河南省目前提出了要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升级,着力提升重点企业现代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增值能力,力争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煤化工基地等。

  据了解,河南还将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先导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巩固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两个优势产业,做强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培育壮大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和鹤壁六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将太阳能光伏和现代医药打造成新的优势产业。

  另外,现代服务业也是河南省发展的重点产业。在未来几年,着力引导外资参与文化建设和经营,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促进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开放格局,努力形成郑州服务业核心增长极和以各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不难理解,河南省的希望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行业,做精做强高新技术,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在每一个产业链中的高端产品比重。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河南不仅要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生产中心,实现整车制造产业化,还将推动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

  “计划今年将投放100辆电动客车、1000辆以上纯电动轿车在郑州等地开展示范运营,并加以实施相关配套建设,使新能源汽车早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河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沈超表示。

  而未来,河南更提出要大力发展6大高成长性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跨入“千亿集群俱乐部”的门槛。

  “目前这些产业大多在中部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居于领导地位或正处于上升态势。”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刘世伟表示,将培养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大集聚效应。

  据了解,河南省将积极整合14个工业重点产业,而这些产业几乎涵盖了河南工业的所有门类,占河南工业总量的90%以上。

  “抓好14大产业的发展,将是河南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是迫在眉睫。”河南省发改委工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正在转变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地加码先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从而逐渐改变重工业占比大、发展方式粗放的产业现状。

  围绕着规划,河南列出了396个重大项目清单。“一季度已开工建设了272个,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刘世伟表示。

  跨区域产业功能整合,也将成为未来河南产业发展的主线。各大产业将实现空间上的布局和区域功能上的定位。“依托各个特色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打造龙头企业,发展重点项目,以此承接产业链的上、下游转移项目。”任伟军说。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将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电池,LED照明及生物质能产业,实施20个重点项目,打造洛阳、郑州、南阳、新乡4个新能源产业基地。

  “这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多方布局,不仅利于资源间的互动转移,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也将促进产业的细化分工、功能整合。”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

  “原先,我们多是考虑做大、做全产业链,拿煤化工产业链来说,上下游就囊括20多个产品,牵扯着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现在我们着力做下游的延伸产品,提升甲醇深加工能力,和以往相比,既减少了消耗,又可获得产品高附加值利润。”一位豫西地区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永清表示。

  陈永清表示,找准产业的功能定位,将有助于城市间及各个园区间的垂直分工,避免和减少水平竞争带来的过度竞争,进而优化并拓展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

  任伟军表示,其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互补和合作,“虽然目前产业间的协调合作已经开始,但是其中产业链整合、定位、角色,都还没有进行过尝试和磨合,到最后发挥出效果还有一定的过程。”

  规划目标发布实施后,相关配套政策也将全面提速。 “相关的扶持政策将会包括财政、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于具体内容,刘世伟并未透露,只是表示,“相关政策力度会更大,着力点也会更加灵活”。

  加快结构调整  河南开启发展新引擎

  当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河南也在此领域发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值得期待的是,未来,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都将成为河南“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而伴随着今年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河南布局和落地,以及不断强化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加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河南新兴产业的发展即将全面起航。 

  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就对此表示,根据初步规划,河南省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占GDP比重达6%左右。

  而在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还将设立上百家省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每年开发新产品2000个左右。力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对此,张维宁表示。“对河南来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不起、慢不得,是一项势在必行、时不我待、迫在眉睫、志在必得的战略性任务”。

  据了解,河南省已经先后编制实施了装备制造、汽车、生物、电子信息等一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另外,河南还适时制定政策,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支持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打出后,不但全省的优势产业竞争力得到了增强,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明显提高,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3.9个百分点,通过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文化产业,其增加值增速已经高出了生产总值的增速。此外,旅游总收入增长24.7%。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02%;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79%和6.6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而对于河南今后的发展道路,张维宁认为,河南首先就应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

  张维宁表示,要强力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集约集聚、产业融合和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端优势产业群,引领带动全省产业升级;提升重点企业现代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增值能力,集中支持整机成套装备、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率先突破,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抓好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提高关键零部件集聚配套能力,推动轻型商务车、大型客车、经济型轿车、专用车规模化发展;提高原材料产业链高端产品比重,构筑原材料产业新优势;强化原料基地、现代物流、优势品牌在促进消费类产品集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冷链食品、基地型深加工食品、品牌服装、中高档面料和现代家居用品竞争力。

  在“固本”的基础上,其次就是“育新”。“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很好地把握住。”张维宁表示,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选择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多、经济效益好的领域,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加大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和后端推广应用支持力度,争取在节能环保、新型电池、创新药物、非金属功能材料等产业化上实现突破。张维宁说,他们还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整车、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全面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4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促进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四大行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推动航空综合保税区、“无水港”等一批重大物流工程建设,做优做强冷链、粮食、钢铁、医药、邮政等专业物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10大文化产业园区和50个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强少林寺、龙门石窟、小浪底、红旗渠等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深入推进与港中旅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景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金融业,组建一批农商行,支持城商行跨区经营,推动组建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设立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等产业投资基金,争取郑交所推出期货新品种,探索建立碳交易平台。

  “当然,做好这些工作,还必须切实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张维宁强调了坚持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思路,旨在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推动产业升级。他分析道,河南应当重点抓好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等一批自主创新专项,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盾构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加强郑州、洛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省级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机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从而逐步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商界》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