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都调整产业结构 马铃薯种植渐趋规模化

2011年06月15日 20:1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探索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新途径——

  本报记者 马东红 梁文艳

  通讯员 郭玉宽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委、县政府,依据当地优势,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马铃薯设施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农民最讲实惠,只要党支部对群众热心,干工作实心,老百姓身上不疼的肉也愿意给你!”商都县屯垦队镇阮家村支部书记王俊对此深有感触。该村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立足当地条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好办法,认准了种植马铃薯这条脱贫致富之路。村支部着眼于“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主旨,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几年来,为农民补贴马铃薯覆膜款达3万余元。去年全村种植马铃薯7500亩,占总播面积的90%,其中覆膜马铃薯5333亩,在其他作物由于天旱几乎绝收的情况下,覆膜马铃薯亩产最低达1000公斤,户均马铃薯一项收入1万余元。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商都县委、政府,依据当地优势,确立了“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大、城镇做美、民生做实”五大任务,而且还把马铃薯种植作为兴县富民的一大主导产业来引导,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5%,年产量10亿斤左右,外销约6亿斤,亩均纯收入2000多元。2010年,该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乌兰察布市第二届马铃薯文化节,在商都县参观了屯垦队镇阮家村覆膜马铃薯等5个参观点。

  今年,商都县规划并建成马铃薯喷灌圈60套、面积3万亩,累计达到389套18.5万亩。积极鼓励扶持农户大规模建设膜下滴灌马铃薯,实行每建1亩膜下滴灌田补贴730元、农户自筹50元的优惠政策,当年建成膜下滴灌基地5.4万亩,涉及8个乡镇、18个村委会,2465户8571人,并建成以东西坊子、水泉梁、六盆地和立本公司四个万亩基地为重点的滴灌工程种植区。

  “今年,我承包了几家老弱病残村民860亩土地,准备种膜下滴灌马铃薯,免得挺好的地,他们种不了,都荒废了。”说起困扰了多年的土地浪费问题,商都县玻璃忽镜乡阳高村支书黄日雄说。同时,玻璃忽镜乡针对部分年老体弱农民无力经营承包地实际,采取本村党员、能人大户与他们调换地块或反租承包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走出了一条优化组合、规模经营、适合农业机械统一耕作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民地多种不了、种植大户没地种难题。眼下,在阳高村等4个行政村像黄日雄这样的党员示范大户有6户,反租承包土地1810亩,使原本撂荒的土地落户好“婆家”。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该县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全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坐落在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安排投资3.4亿元,建设两条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25万吨的马铃薯全粉生产线项目。目前,一、二期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其中一期工程具备了年产1.25万吨全粉的能力。年内还将完成另一条1.25万吨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设备购置和安装工作,10月份投产。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必将对该县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起到引擎拉动作用。

  基于商都县所产马铃薯良种化程度高,品质好,适宜加工全粉、薯条和薯片的有利条件,在香港上市的太美薯业有限公司经多方实地考察落户,公司总投资9800万美元,建设年产15万吨法式薯条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分三期实施,今年实施一期工程,投资4800万美元,建设年加工5万吨法式薯条、300吨全粉生产线、13万吨储藏库、5万吨冷藏库和3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预计11月份竣工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太美薯业公司的引进,将有力带动全县马铃薯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广大农民致富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企业、地方和农民“多赢”目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