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06:42 来源:时代周报
大麦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2011年将完成1000万套,五年累计需投入资金4.8万亿,超过金融危机期间4万亿的刺激计划,可谓是我国最大的福利保障计划。
但近期有关保障房建设的负面新闻不断,乱象频出。其一,便是存在严重的质量隐忧。目前公开的信息是,各地保障房建设中发现了建筑材料弄虚作假、钢筋水泥不达标、已建成的部分项目大规模出现的“渗漏裂”等状况,“瘦身钢筋”、“空心楼板”等劣质建材普遍出现在保障房建设中。《法制日报》报道,包工头透露保障房建设偷工减料几成行规。
其二,保障房开工量不足。截至5月底,2011年保障房计划的建设实际开工率为32%,这是住建部从已建立起来的保障房建设专项巡查制度中获取的最新进展。也就是说,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中,仅开工了320万套,远低于外界预期。
其三,竣工时间不明确。为此,5月10日,住建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需在20天之内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相关信息。据北京媒体报道,6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首页显示,2011年北京市计划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而具体到各个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北京市住建委却表示,这是需要逐步完成的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对外公开,住建委会根据各个项目的进展在每个季度对外发布一次相关信息。有知情者透露称,大多数开工项目停留在挖地基等基础工作上。
同时,保障房的分配更是问题严重。开豪车住经适房、摇号六连号、经适房小区绝大多数分配给公务人员等负面新闻一个接一个。
保障房乱之根源,是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一直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早就预见性地提出“保障房的制度建设更重要”。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一个全面、系统的规范性文件,来从源头的土地出让到最终的分配和退出机制进行约束,只有在发现问题时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提出一些要求,这极易导致保障房建设“无保障”。
例如,针对保障房出现的质量问题,在6月8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建设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住建部要求省级住建部门对发生保障房质量问题的市县主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此,任志强说:“约谈要是管用,还要法律干啥?”这直接反映出,对保障房建设只有“软要求”,而缺乏“硬规范”。
另一个例证是,保障房建设时间过半,开工却只有32%,住建部的相关要求中,只有“11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硬指标,却没有何时竣工的硬指标,并把提升开工量的希望寄托在下半年。这让人不禁想起有关部门对“囤地”的规定,虽然拿地2年不开工即算违规囤地,但以“象征性开工”的囤地者却不在少数,主要原因即是对竣工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同理,各地方政府不肯公开竣工时间,让人有理由怀疑其对保障房建设存在“应付”的成分。
对于保障房建设的制度设计,业界有许多中肯的意见。比如,有人提出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计划中,规定一定比例出让给保障房,从源头上解决用地问题。《新京报》的评论指出,指标不硬、责任不明,竣工时间怎么可能有保障?必须像强令开工一样,给竣工期也画一条“红线”,无故逾期者如何惩处,也应明示。还有人指出,保障房出现质量问题,实际上就是犯渎职罪,不应“约谈”了事。
目前保障房出现的种种问题,无非是各方利益的纠葛。但保障性住房是关乎于民的福利,除了要求各方参与者“利益放两边,道义摆中间”,更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