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8日 05:06 来源:金融时报
鲁政委
一边是频繁见诸媒体的“电荒”,一边却是一些市场机构在惊呼“滞胀”或“超调”。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政策该如何选择,令人关注。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减速。由于目前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比占在47%~50%(参见图表1),因此,在月度频率上对经济增长最直接的观测指标就是工业增加值的变化。从同比来看,在2月份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较去年末出现反弹达到14.9%之后便持续回落,到4月份降至13.4%,已较去年12月份13.5%的水平低了0.1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同样呈现出总体回落轨迹,根据统计局自今年2月份首次开始公布的未经季调的环比,2月份为1.0%,3月份虽小幅反弹至1.2%,但4月份旋即回落至0.9%。
在工业增加值出现回落的情况下,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今年自然也较去年降低。这成为目前生发出悲观情绪的最直接诱因。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今年5月份PMI总指数和各分项指数几乎全线回落到与2010年6月或者7月或者6月和7月均值相当的水平上了。PMI总指数、新订单指数与2010年6月完全一样;从业人员、原材料库存、采购量与2010年6月很接近;生产量指标、产成品库存与2010年6月和7月两个月的均值相当接近;供应商配送时间、出口订单则与2010年7月完全一致。而201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当时的GDP增速,仍然分别高达10.3%和9.6%。当然,在第三季度中,因为一度较为担心经济可能出现过度下滑,政策曾有所放松。事后反思,虽然第四季度迅速再度收紧并在10月份启动了首次加息,但当时的放松仍直接令今年控制的通胀任务更为艰巨。如果当时第三季度没有放松,可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不会达到9.6%这么高的水平,但最差也应该不会跌破9.0%,而今年的通胀控制任务却可能会因此而更轻松一些。
其实,从工业增加值也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经济的减速是温和的,预计目前仍在高于目标增速的水平上运行。根据图表3提供的历史数据,当前累计增速超过14.0%的工业增速,在1997年以来的历史数据中,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只要工业增加值增速不持续低于12%,则GDP增速就可望保持在8.0%以上。而4月份工业增加值仍为14.2%,与之对应的GDP增速应该仍在9.0%以上。这一增速仍然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8.0%的增长目标。
当前经济增长的温和回调,正在为未来物价回落奠定必要基础。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显示,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物价的回落通常必须以经济增速率先回落到潜在增长区间之内为先决条件。而从图表4提供的我国CPI和GDP的历史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的运行也未能逃出这一规律:一般至少需要GDP增速连续2~3个季度回落到10%以内,物价才可能最终出现回落。根据这一规律,当前的经济回落,其实正在为未来两个季度之后物价的最终出现回落奠定必要基础,这种变化恰恰是符合宏观调控政策预期和需要的。
当然,虽然我国经济自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已出现了连续四个季度回落,但回落幅度总体平稳温和,到今年第一季度仍在接近于10%的水平上运行,这使得当前物价仍然未能最终出现趋势性回落势头。1~4月份CPI累计同比增长5.1%,其中4月份为5.3%,显著超出年初预定的4.0%的调控目标。
当前物价高位运行,而未来CPI仍存在继续上行可能。从国际环境来讲,大宗商品价格虽然前期一度出现回落,但近期价格又再度上涨,目前原油价格已再度接近前期高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再度疲软,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甚至还显示出了再度恶化的态势。根据衡量美国房屋价格的标普希勒指数,从同比来看,自2010年10月至今年3月,美国房屋价格已连续6个月下跌,且跌幅呈扩大趋势;从环比来看,自2010年7月开始也已连续9个月下跌。这使得美联储从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前景变得遥遥无期,市场甚至出现了美联储可能继续推出第三期量化宽松政策(QE3)的预期。持续宽松的美元流动性,将令我国面临的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难以很快消退。
从国内来看,未来可能引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也仍然较多。从翘尾因素来看,7月份之前几乎都在3%以上(除2月份外),通胀读数高位运行的压力自然较大。虽然从8月份开始翘尾因素会快速回落,但却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就此能快速减轻,因为当前新涨价因素依然较多。
首先,猪肉价格涨幅持续扩大令人关注。春节过后,猪肉价格涨幅非但没有遵循以往的规律出现收窄,反倒还继续扩大。3月份同比涨幅超过20%,4月份进一步达到35%,其目前的轨迹与2007年那轮猪肉价格暴涨时期的同期走势相当接近,其未来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其次,干旱和干旱转涝可能成为未来多种产品价格上涨的诱因。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出现数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由此可能令多种产品减产。在食品方面,干旱缺水可能诱发粮食、油料作物、水产品等减产,造成其价格上涨。自今年初以来,稻米价格同比涨幅就已持续徘徊在15%~20%之间,接近2005年1月以来的最高涨幅20.5%;食用油的同比涨幅今年以来一直在10%以上,且涨幅呈扩大趋势;水产价格同比涨幅自2月份开始持续扩大,到4月份已达12%;三者4月份的同比涨幅都已相当于2005年1月至今平均涨幅的2倍左右。在非食品方面,正常情况下水电占我国用电量的16%左右(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左右),而当前缺水已导致水电占比下降到12%左右,其与煤价上涨火电发电机组开动不足一起构成了当前电力短缺的两大原因。电力短缺,使工业品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工业品未来可能出现供给短缺,成为价格上涨又一重要推手。
综上,当前经济增长虽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总体温和,与此同时,通胀的压力仍然较大,因而,当前的货币政策仍应继续保持稳健,政策操作还需继续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将有利于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效果,为未来两个季度或之后的物价回落奠定基础。(作者为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市场研究部总监,本报专家组成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