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出口筷子很偶然

2011年06月20日 04:03 来源:深圳商报

  □ 西蒙周

  日前,一则美国向中国出口一次性筷子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则报道的新奇之处在于,美国网友说,在20世纪,我们制造所有的高科技设备,中国为我们生产筷子。但在2010年,中国为我们制造所有的高科技设备,我们却在生产筷子。《时代》周刊因此认为,这是“对美国的重大讽刺”。

  事情被提到这样的高度,已经很有点颠覆传统的意味。但实际上,美国人多少有点夸大其辞。位于佐治亚州的这间筷子工厂,规模并不大,日加工一次性筷子半成品约为200万双,一年下来,也不过生产7亿双筷子的半成品,约占中国年消耗500亿双筷子的1/70。中国年产一次性筷子约800亿双,其中出口300亿双,相形之下,美国人生产的7亿双筷子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实在是提不到颠覆传统的高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历来的传统经济模式,是中国向美国出口资源型或劳动密集型的低廉产品,而美国则向中国出口高科技型的昂贵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筷子,是逆向而动的贸易行为,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可能,即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模式的贸易会越来越多?

  美国向中国出口筷子,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中国出于环保要求,不断限制此类产品的生产。2004年起,中国取消了对木制筷子13%的出口退税,随后又颁布了一次性筷子的系列国家标准。从2006年4月1日起,国家出台政策,对一次性木筷征收5%的消费税。这些政策和标准的颁布实施,加上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使得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它总能找到相对低廉的生产资料。佐治亚州有着丰富的白杨树和枫香树资源,很适合用于筷子加工,而当地还同时拥有完备的木材加工和伐木产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佐治亚州三居其二,只是人工成本较高,于是身为老板的韩裔美国人杰·李,只将木筷生产流程中简单的前段工序放在了美国,他向中国出口的只是半成品木筷胚料,更为复杂的后段加工工序还是在中国。

  所以,综合起来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筷子,只是所有因素相加后,恰好出现了一条利润裂缝:中美之间存在着资源和人工的互补结构,而在进出口的政策限制方面,恰恰又被杰·李打了个谁都不管的擦边球。将这样一起中美贸易中的偶然事件,上升为带有趋势性的意义,并不合适。

  不过,此种经营模式倒是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果发展中国家资源面临枯竭,地大物博如美国者,是否存有向别国输出资源的可能性?依照美国现在到处疯狂掠夺他国资源的秉性看,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万一真到了不用美国资源人类就活不下去的那一天,估计美国会把价格卖得像天一样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