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职教不兴 青年劳力闲得荒

2011年06月22日 20: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寒星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揭晓,老龄化过程比预想的快,“人口红利”的拐点将至,是最让人揪心的两个调查结果。两者的共同指向都是:中国“未富先老”,几年之后很可能会因为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而难以保持高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 当下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又极为严重,构成了“人口压力”的主要方面。大家在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动力担忧时,是否想到我们年轻人中仍有多少力量被闲置?

  受到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研发,带动的对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缺口十分巨大,而且已有的技工队伍中也是以初级技工为主,中级工和高级工及技师全部加起来也才占27%,而发达国家仅中级工的比例就在50%以上。

  在我国,很多企业对“普工”的使用方式,完全是在榨取年轻劳工的血汗,以致把招工范围卡在“18-25岁”之间,那是因为一个工人还不到30岁就已经赶不上车间里疯狂流水线的速度。以这种用工方式,再大的“人口红利”也维持不了多少年。相反,技术工人的工作却看重的是经验积累,“越老越值钱”。如果我国的用工模式能有一个这样的转变,在工人群体中技工的比例能有质的提升,那么大量30-50岁的工人就不会再被排斥到生产线之外。

  而技术工人本身,需要职业教育机构来培养,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十几年,但我们依然面对着“技工荒”的窘迫局面。

  华中科技大学熊健民博士在经过了周密的实证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这一段时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张,有相当部分是依靠新建(或新增)院校“外延”发展实现的。一方面是新出现了许多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小高职”,造成设备利用效率低下,他判断:“2002 年教职工、教师平均负担学生数量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平均水平的60%。

  如果把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教师负担水平提高到高等学校平均水平,就可以在国家、政府、社会不多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使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扩大40%,按照2002年的水平,就是可以增加40.48 万人在校生规模。”另一方面,有些院校又盲目追求“规模效应”,膨胀体积。据熊博士的数据分析,在现在的教学体制下高职院校确有“规模效应”,但合理的人数应在1万到1.5万人之间,超过此数则又变得“规模不经济”。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说在90年代,我国的技校规模与用工需求的确存在着一定差距,那么今天这个差距主要是在质量方面,而不是在数量方面。

  高职教育“大跃进”反而凸现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职业学校的评价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企业的需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看,只要是企业认为有用的就是好的,企业认为是优秀的就是优秀的。如果这个标准得以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多在实验、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或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企业直接进行评价。

  (详情请见2011年6月《新产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