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3日 10:57 来源:南方周末
两江新区热气腾腾,基建平均每天投入一亿多,而引资平均每天高达4.5个亿。
新区内的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已初具规模。结算环节所产生的印花税、交易税等税收,比加工贸易代工本身的收入要多得多,是整个产业链条中利润最高的环节之一。
“重庆的实践,正在彻底颠覆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在这里,世界是平的。”
又拉来了大项目
总投资规模达2981亿元。
2011年6月18日,八点半,重庆市委办公厅二楼的一个会议室内,来自微软、韩国SK、中国工商银行等160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们正襟危坐,静静地等待着两位重要嘉宾的到来。
这一天,是重庆直辖14周年,也是两江新区一周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个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之后,“中国第三区”的生日,重庆市政府决定在此举行一个集中签约仪式。
这些即将签署的协议,无论阵容,还是规模,都堪称豪华:单个项目投资过百亿的就有8个;50亿-100亿的,有16个。它们大多集中在两江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金融、服务外包——范围内,总投资规模达2981亿元。
半个小时后,嘉宾终于到场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和市长黄奇帆一前一后,鱼贯而入。
签约仪式只持续了几分钟,所有人起身鼓掌。
“这次签字,几年以后,你们回头一看,肯定会说,哎呀,幸亏当时我签了这个字。”薄熙来满面春风地说。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头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必须把宝押在沿海,今后三十年,要响应中央的号召,西部大开发。”薄说。
激进一年
在面积与香港相当的两江新区,过去一年大搞基建。在其中的一个工业园龙兴工业园,每天要使用炸药60吨,柴油200吨。
两江,指的是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地。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区域,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与香港的面积相当。
一年前的5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山城重庆就开始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一年前,在卫星地图上,这里许多地方还是山地。但一年后,就变成了平整宽阔的道路和鳞次栉比的厂房。
据两江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整个两江新区,今年承担的基建高达385亿,平均每天投入一亿多,几乎是两天削平三山头、一周推出一平原。
据两江新区管委会统计,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180天完成征地55696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86%,相当于重庆主城征地速度的40倍。先后开工建设了34条道路,全长160公里;目前,新区内平场作业面超过10平方公里的地块,就有5个。
成立一年,管委会组建了8个招商小组,集中力量招商。招商的成果,也令两江新区感到满意。
截至6月17日,新区签约招商项目300个、合同投资总额1600亿元。每天揽入的投资高达4.5亿元。
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两江新区才半岁,GDP已突破1000亿,增速达23%,已相当于重庆直辖之初的经济规模。
有人说,重庆在下“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 (CFP/图)
做沿海未做之事
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中心。2010年,仅惠普的结算业务就为重庆带来了几十亿元的税收。
两江新区目前是国内政策最优的新区——浦东和滨海新区有的,它都有;浦东和滨海没有的,它可以探索。
因为在中央的战略部署中,两江新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相当高——既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又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既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又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而重庆对这块新地寄予的厚望和支持也是空前的——2020年前,市政府将60%的工业用地、40%的商住用地、60%的公共用地都集中用于两江新区。
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坊间担忧,重庆也会走沿海“两头在外”的老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受到毁灭性打击。重庆其实比外界更清楚这一点,在承接产业的同时,也做出了更为重要的布局。其瞄准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金融结算。
知情人士透露,在与惠普等笔记本电脑巨头谈判时,金融出身的重庆市长黄奇帆提了一个条件,惠普除了将其生产环节转移到重庆之外,还要将其结算中心也转移到重庆。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也非常厉害的决策。”这位人士分析,现阶段,中国大陆每年进出口2.5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约1.2万亿美元。但加工贸易中的设计、销售、物流和金融结算几乎都不在大陆,而这些,都是利润最高的环节。以结算为例,其所产生的印花税、交易税等税收,比加工贸易代工收入多得多。
“从某种角度讲,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中心。”黄奇帆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是在抄袭沿海,我们现在做的是沿海从未做过的事情!”
经过艰难谈判,惠普已将“亚太结算中心”设在了两江新区。2010年,仅惠普的结算业务就为重庆带来了几十亿元的税收。而目前,华硕、阿里巴巴等已经和重庆达成协议,也将进驻。
黄奇帆的目标是,未来3~5年,重庆实现加工贸易离岸结算额超过2000亿美元,电子商务国际结算额超过500亿美元。
“想象一下,这么多资金沉积在重庆,会是什么样子?”上述这位人士不无兴奋地说。
而重庆的另一个构想——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则更是让人惊叹(参见本报上期报道 《重庆 “云特区”横空出世》)。“云”和重庆正在发展的各种“端”(终端设备)一起,被打包成“云端计划”,不仅将整个IT产业链向上整合提升了一步,也为重庆将来建设金融结算中心、物联网、智能城市等准备了“先进弹药”。
“重庆的实践,正在彻底颠覆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这里,世界是平的,重庆与东部沿海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
跃进隐忧
一旦经济下滑,政府高投资的增长模式或许会导致政府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
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说,重庆在下“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
而这盘棋,无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和农民进城规划,还是两江新区的发展,现阶段都必须有赖政府的高投入,而政府资金的最大来源就是土地。
从2002年开始,重庆的城投公司、地产集团等八大政府性投资集团通过土地储备,以土地增值预期向银行融资,并通过对储地的整治、出让,偿还银行贷款,保持自身投融资能力。
依靠这种模式,八大集团不仅顺利担当着重庆全市75%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自身也不断强大,其资产总额,已从成立之初的200多亿,扩张到2900亿。而国企的税收又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极大风险——一旦经济下滑导致地价下跌,储备土地无法变现,就会给融资带来系列难题。
2009年,金融危机时,这一幕就曾发生。
由于土地市场的不景气,依靠土地融资的八大投一时陷入困顿,一些项目被迫停工。“八大投”之一——地产集团为广开财源,被迫将未出售土地出租,或做停车场,或搞养殖业。
幸好后来中国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重庆很快走出困境并率先高速增长,引领了金融危机后中西部反超沿海,成为中国增速最快区域的大趋势。
高增速下,重庆也成为各大银行掘金之地。据黄奇帆介绍,最近5年,重庆的银行贷款增速一直是全国最高的。今年1-5月,全国的贷款同比增长只有10%,重庆则达20%。尽管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高位,但重庆1—5月的存贷比在80%以上,处于全国最好水平。“所有的商业银行都看到了重庆的发展前景,我们也是如此。”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目前,民生银行在重庆的投入高达1300亿,在全国是最高的。当南方周末记者问道,“不担心风险吗?”他反问,“哪一个地方没有风险?重庆做的这些大手笔,建公租房,打造结算中心,哪一个地方比得上?”
他向记者解释,银行投资,最怕的是跟错了战略,因为,地方政府的战略错误不可回头,“重庆的战略我们分析过,很有前瞻性,也可持续,风险是最低的”。
6月18日,这位行长专门从北京飞到重庆,参加首届两江论坛,他的部下笑称,洪是来帮重庆“打擂台”的,“你看我们行长的举动,就知道我们对重庆有多看好”。
同样的评论,记者在这次论坛上听到不少,“重庆的领导是我在内地见过的少有务实派”。香港贸发局副首席经济师邱丽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重庆高层接触过几次,感觉他们非常明白重庆“要的是什么”,同时,对如何去实现,思路很清晰。“重庆要是做成了,将来了不得。”她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