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解读北京排水系统弊端

2011年06月24日 09:05 来源:财新网

  包括北京在内,中国城市排水系统标准普遍偏低,且基础设施升级困难、排水风险评估缺失

  【财新网】(记者 崔筝)一场暴雨导致北京多处地面及轨道交通受阻。2011年6月23日下午,北京大规模降雨,北京立交桥、地铁等处严重积水的照片随即在网络上热传,成为网民批评、调侃的话题。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给水排水专家周玉文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城市排水系统标准较低,并存在升级困难、评估缺失等问题,在快速城市化和极端天气增加的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新网消息,观测显示,6月23日14至18时,北京城区平均降雨量达51毫米,西部雨量较大,五棵松、紫竹院等地雨量超100毫米,其中模式口降雨量达173.2毫米。大雨导致城区多个路段发生积水,交通严重受阻。同时,北京地铁1号线、13号线和亦庄线的运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周玉文表示,中国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建设时标准偏低,受经济实力限制,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当时够用,但依现在的标准来看是很低的。

  “北京最常用的排水标准的设计是一年一遇……比这个标准更大的雨就排不走了。”周玉文称,有些设计标准甚至达不到一年一遇。一旦降雨超标,路面就会产生积水,需要一段时间方能退去。

  “我们所有的设计标准都不高,天安门才是十年一遇。和防洪大坝等可以经受百年一遇的标准不能比。”

  周玉文称,欧美发达国家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较高,并分为两套,除了雨水排水系统之外,还有应对极端情况的大排水系统,一旦超标的大雨出现,地下蓄水池、停车场和运动场等可以作为临时的存水场所,牺牲一些地方以保全其他地方。

  然而,要升级中国城市现有的排水基础设施非常困难。“即使是我们现在有钱了,也提高不了现有排水管网的标准。”周玉文称,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 城市地下的空间被不断发展的电力、热力和电信等管道占据,已经没有足够空间供排水系统升级。

  此外,周玉文还指出,要统筹安排排水、防洪措施,首先需要摸清现有排水系统的能力,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做风险分析。在欧盟国家,排水风险评估已成为房地产交易中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在北京,除了奥运之前对奥运中心区域做了风险评估之外,其他区域的评估并没有完成。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周玉文指出,国内多家单位已经具备技术,但开展评估仍然比较昂贵。“最大的问题是数据,现有基础设施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

  周玉文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多“凑到了一起”,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全面考虑,谨慎决策。

  他指出,提高目前中国城市的排水设施标准,需要像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尝试的那样,将基础设施继续深埋。中国在之前的发展中一直“重地上、轻地下”,改革开放以后地上的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排水等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难以支撑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地上、地下的资金投入应该达到一比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