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00:38 来源:《新世纪》周刊
本刊实习记者 屈运栩
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南方的云南、海南,乡野中、森林里的许多大树消失了。对于它们最终的去向,四川某市的一位城市园林专家调侃道:“死在城里的绿化带里,或者活在城里的楼房中间。”
专家从事城市园林工作30多年。在他看来,中国的城市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大树和古树如饥似渴。
前两年,他所在的城市打算申请“绿化城市”,树不够,只好向周边的农村寻求捐赠大树。然而,移栽的大树30%都没能养活。
栽树养树多年,看着大树死去,他忍不住驳领导的面子说:“移了又活不了,就是杀鸡取卵的笨办法。”
但大多数大城市都这么做。因为转运大树的路程长,或者为了赶工期,不分季节和土壤情况移栽,大树的死亡率更高。活下来的大树,移栽时往往削头留根,恢复原来的树冠幅度和形状也需要四年至六年,和栽培小树达到相同树冠幅度和形状所需的时间相当。
既不环保,又不经济,为什么城市对移植大树趋之若鹜?专家笑了:“大树进城,买的有政绩,卖的有利益。”对于城市所在地的政府,一届领导人可能等不到小树变大树,但短时间内将大树“摆”进城市,是显而易见的绿化成绩。另一方面是攀比心理作祟。一个城市移的树都有象腿粗,同一级别的城市,就不能栽胳膊粗的树。
经济利益方面,他算了一笔账。同一品种直径20厘米和50厘米的树价格相差十倍至几十倍。一旦遇上品种独特一点的树,或者是古树,价格动辄过百万元。
今年,专家又被派去地区内最大的苗圃市场作政府采购。看着眼前数以百计的大树,他凭经验知道,大多不可能是出自苗圃培育。苗圃市场的人对树的来源支支吾吾,不愿透露。但苗圃生意持续火爆,大树依然抢手。
因为大树价格过高,该市财政负担不起,采购最后选择了苗圃栽种的小树。“以后政府有钱了,还是会像大城市一样买大树。”他无奈地说。
分享到: |